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日前,任正非簽發郵件,表示,一員工因說真話,被晉升兩級,根據其自願選擇工作崗位及地點,並由無線網路產品線總裁鄧泰華保護其不受打擊報復。

  而昨天中午在心聲社群,標紅的90號總裁辦新郵件流出,這次,任正非對其曾經的一名員工點名道姓的呼喚其迴歸。

  該郵件大標題是《我們要緊緊揪住優秀人物的貢獻,緊緊盯住他的優點,學習他的榜樣。這要成為一種文化,這就是哲學》

  內文還轉發了社群帖子《尋找加西亞》,其中提到“孔令賢,我們期待你”。

  在孔令賢的個人部落格中,自我介紹是2011年碩士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訊工程學院資訊保安專業,到2015年11月17日一直在華為西安研究所工作,期間負責OpenStack開源社群運作。

  不過在2015年底離職,隨後技術移民舉家遷往紐西蘭,工作調整到Catalyst IT的雲計算部門。

  孔令賢在一篇名為《紐西蘭移民路(一)——開篇》中詳細披露了自己離開的心路歷程。他非常感謝自己4年就火箭晉升,同時收穫了頗為豐厚的物質,但提拔稱基層主管後,難以在技術和管理中做很好的平衡,日漸感到自己今後都要混日子。緊張感加之華為工作強度對個人時間的佔據,他最終產生了趁年輕出去走走的想法。

  以下是郵件全文:

  我們要緊緊揪住優秀人物的貢獻,緊緊盯住他的優點,學習他的榜樣。這要成為一種文化,這就是哲學

  按語:為什麼優秀人物在華為成長那麼困難,破格三級的人為什麼還要離開。我們要依靠什麼人來創造價值,為什麼會有人容不得英雄。華為還是昨天的華為嗎?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現在還有嗎?有些西方公司也曾有過燦爛的過去。華為的文化難道不應回到初心嗎?

  三級團隊正在學習“不要借衝刺搞低質量”、“滿廣志、向坤山都是我們時代的英雄”,不是導向保守主義,而是讓一些真正的英雄的血性僨張,腳踏實地,英勇奮鬥,理論聯絡實際,讓這些人英勇地走上領導崗位。

  為什麼不能破格讓他們走上主官,為什麼不能破格讓他們擔任高階專家與職員?為什麼不能按他們的實際貢獻定職、定級?遍地英雄下夕煙,應在100多個代表處形成一種正氣。形不成正氣的主官要考慮他的去留。

  轉發心聲社群帖子:《尋找加西亞》

  加西亞,你回來吧!孔令賢,我們期待你!2014年孔令賢被破格提拔3級後,你有了令人窒息的壓力,帶著誠意離開了華為。周公恐懼流言日,更何況我們不是周公。是公司錯了,不是你的問題。回來吧,我們的英雄。

  我們要形成一個英雄倍出的機制,英雄倍出的動力,英雄倍出的文化。要緊緊揪住英雄的貢獻,盯住他的優點,而不是糾結英雄的缺點。回來吧,加西亞,是公司對不起你。


  餘瑩和環球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

  花一年時間,走遍20多個國家,採訪百餘人。她是中國“即客”的代表之一,餘瑩。

  即客,意指“即刻去做的人”。

  也許還有人記得2009年澳大利亞昆士蘭旅遊局曾全球選拔大堡礁看護員,宣傳語讓人記憶深刻——“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全球35000名報名者中,餘瑩位列前50名,是中國大陸唯一入圍的女性。雖然未能成為最後唯一的幸運兒,但最終她如願獲得昆士蘭旅遊局的邀請,完成了前往大堡礁之夢。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研究生畢業之後,80後的餘瑩第一份工作走進了時尚圈。她的老闆是國際名模馬豔麗。

  然而,兩年紙醉金迷的時尚圈的生活如夢似幻,餘瑩內心的困惑卻不斷放大。6月30日,這個重慶妹子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那時,她感受到生活中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並不幸福,“我當時找到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

  於是,餘瑩辭了職,把夢想設為主題,開啟了環球採訪之旅,去全世界蒐集夢想。

  餘瑩和挪威公主瑪莎·路易絲(右)。

  2011年,透過朋友的介紹和網路資訊等各種渠道,餘瑩開始篩選聯絡人,尋找贊助商。在她的訪問名單中有挪威的公主、波蘭的財政部長,世界島嶼經紀人、殘障勵志演說家、大山裡的茶葉蛋商販、奢華商場裡的巧克力師⋯⋯

  意外的是,完成整個訪問之後,她感悟到,幸福感與有沒有夢想或是否實現夢想並無太多關係,真正讓人們感到不幸、受挫的是內在的缺失,是被漠視,“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冷漠。”

  2012年初,她把這些迷人的故事寫成了旅遊隨筆:《出發,和每個人談一次夢想》。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4年年底,餘瑩找到了新的方向。就在今年,她和另一個重慶妹子合夥在北京開起了賣小面的餐飲店。她認為,廚房是最直接的給予人關心和愛的一種方式。“相對來說,小面的客單價比較低,所有人都吃得起。”

  她想用這樣一個空間去連線人,打破人際交往中的隔閡,消除了冷漠。“我比較執著,認定的事情,可以迂迴,但會堅持。”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餘瑩。 東方IC 資料

  對話餘瑩:

  澎湃新聞:為什麼說幸福感來自於消除人際間的冷漠?

  餘瑩:有很多人問我,環球採訪中“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誰的夢想最特別”,我都有點回答不上來。其實,沒有誰的夢想是那麼特別的,大部分都落在幸福兩個字上。

  但回想起來,對我內在觸動最深的,是那些無私給予我尊重、關心以及很多愛的人,而那些用冷漠的方式拒絕、傷害我的人,有幾次讓我感到傷心。由此,我發現幸福是從愛裡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說要實現一個夢想或者完成很多目標,其實是內在缺乏安全感,缺乏愛,需要那些東西去填補。但如果你的內心完全沉浸在愛裡面,是不需要向外尋找的。這是我在整個過程裡的反思,並且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標——傳遞愛的力量。

  澎湃新聞:你是如何挑選採訪物件的?

  餘瑩:完全就是依靠我的直覺,很隨性的。對方的故事是不是打動我,我是不是認可他是一個有夢想的人。比如說尼克·胡哲,透過影片,我覺得他是我想見的人,所以就一定要想辦法見到他。

  然而,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有的人和你原來預想的不一樣,或者意料之外的拒絕。當然也有因為偶然的機緣採訪到的人,就像芭蕾舞蹈家李存信。當時我在去澳大利亞的飛機上看到一部關於他的電影,很感動,雖然不知他在何處,但是想一定要採訪他。到了澳大利亞一查,發現他就在那裡。回過頭看,就好像冥冥之中一雙無形的手幫你安排好了這些人一樣。

  澎湃新聞:有的人不相信你真的採訪到了挪威公主瑪塔•路易絲。可以談一談採訪她的感受嗎?

  餘瑩:是的,現在我想起來還覺得不可思議。聽起來,一個外國人去採訪一個國家的公主是太困難的事。

  作為一個公主,她放棄了王位繼承權,開辦了一所學校,傳授“與天使溝通”。我聽說了她的故事,覺得好有意思,就找到她學校的網址,發了郵件。等到四封郵件發出後,得到了公主助理的回覆:公主同意見我。

  在國內,要採訪到一個明星是多麼的困難。而我那天約了公主9點半。提早15分鐘,我在奧斯陸的學校樓底下等。一個穿高跟鞋,手裡端著兩杯咖啡,白領樣子的女人跟我打招呼。“嗨。你要不要進去?”“我約了時間,等一會再進去。”“你是來自中國的採訪者?”“是的,你怎麼知道?你是公主助理嗎?”“我就是瑪塔•路易絲公主。”

  那一個瞬間,我就覺得夠了。就感覺到,特別的溫暖,原來人和人之間真的沒有太多的距離,本就是很單純的關係。在這個時代,我們要聯絡一個人不困難,但是內心要靠近、連線,並不簡單。

  而當我詢問公主的夢想時,她的回答我完全能夠理解。她說:“希望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拆除心靈外面的圍牆。”而她的言行就在踐行著她的夢想。

  澎湃新聞:傾聽別人的故事,和20個國家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你用什麼方法開啟他們的心扉?

  餘瑩:就是真誠。我把我做的這件事以及做事的原因告訴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打動,但如果我是發自真心的,對方也許能感受到。我發出100個邀請,也許就有50個沒有回應,或者最後沒能見到,但有約見到的50個就夠了。

  澎湃新聞:整個過程中的艱難主要是在哪方面?

  餘瑩:精神上的打擊,或者說失落感吧。因為多少是抱著期待的,當你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是最難的。

  在找贊助時,曾有企業表示過極大的興趣,但隨後再聯絡時就電話沒人接,郵件再也不回;我也曾經試圖邀約過一位很有名的脫口秀主持人,一位英文主持人,還有過一位曾經很讓我崇拜的企業家,但你卻發現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換不來對方的一個回應;我也遇到過突然失蹤的合作伙伴,就是明明前一天還好好地說著話,但當你暫時不再被需要的時候,就是無論怎麼再聯絡對方都不再做聲。那個時候是最難過的,不能夠理解。

  正因為遭遇過很多無言的拒絕和沉默,我才會那麼珍惜那些給過我回應的人們。我曾經向三位最知名的法國女明星伊莎貝拉•於佩爾、朱麗葉•比諾什、蘇菲•瑪索發出過採訪邀請,雖然最終沒有見到本人,但她們的經紀公司,都無一例外地誠懇地回覆了我的來信,並解釋了她們無法接受採訪的原因。這些回應讓我感到被尊重。我也想起了那位認真回答我問題的波蘭財政部長,那位請我吃飯的美國酒店大亨,那些把我迎進他們家中的世界各國的陌生的人們,他們讓我溫暖,讓我感恩。我覺得這才是生命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愛的力量。

  澎湃新聞:夢想這個詞,如今被提得太多,甚至有時候多少帶上了主旋律的色彩。

  餘瑩:對的,有被打了雞血的感覺。雖然現在我也依然認為夢想很重要,但是完成整個旅程之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夢想上或是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上,那只是一條路徑,一段體驗。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幸福。太在意結果,反而會失去中間的樂趣。

  澎湃新聞:作為中國“即客”的代表,你怎麼理解這個群體?

  餘瑩: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很有行動力。人生有很多時間都是被我們自己浪費掉的,只要有行動力,很多事都是可以實現的。

  澎湃新聞:馬豔麗是你第一份工作的老闆,也是你很好的好朋友。她怎麼看待你做的這件事?

  餘瑩:我這本書的推薦序言是她寫的。我覺得能和她成為好朋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對我的信任和那種認可,這是我非常幸運的。她給了我很多正面的引導。雖然我離職做環球採訪的專案對公司來說是不利的,但是從朋友的角度,她從頭到尾都支援我,認為這是有價值的事。後來她跟我講,在我找贊助最難的時候,她想如果我一直找不到人,她就贊助我做這件事。這是真正的朋友。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商業介入到你的環球採訪中?

  餘瑩:我們反對的是虛假、過度、扭曲的營銷。如果一個產品是好的,那一個好的依託去推廣它,其實是互惠互利的。我的這個環球採訪的專案像是一個行為藝術,它是完全不盈利的,需要其他力量來承擔各項開支,是一種平衡的結合。

  澎湃新聞:面對面迎接與100多人的生命碰撞,這一年,你的內心的收穫有哪些?

  餘瑩:他們中很多很優秀的人教會了我怎麼做人,這對於我之後人生,是最寶貴的財富。

  比如挪威公主就教會我,兩個看似地位懸殊的人之間,怎麼對待別人。我以前的工作是在時尚圈,見到各種各樣的明星,你會感覺到那種浮躁,還有故意製造的高人一等的距離感。包括社會上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其實是很深的。而這造成了人的不安全感、挫敗感,影響了我們的內在。而挪威公主對待我的態度,帶給我完全不同的幸福體驗。

  還有法哈德·弗拉迪先生。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經紀人,客戶包括了比爾·蓋茨、威廉王子夫婦等世界名流。他真的是我所有采訪物件裡唯一一個親自給我回電話的人。

  當他從加拿大給我打長途電話時,我還很緊張,想了很久,不知道怎麼跟他表述我的意圖吸引他同意我的採訪。沒想到拿起電話,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我放下所有擔憂。他說,“餘小姐,我能為你做什麼?”這讓我立即像朋友一樣跟他傾訴。

  而到了漢堡見面時,他雖然很忙,但花了很長的時間跟我聊他的夢想,他的故事。晚上又帶我參加了一個公益組織的年度活動,出席的多是科學家,還有德國首富。他很細心地把我介紹給每一個人。

  他們為人謙卑、有愛心、願意幫助別人,就像是榜樣,讓我感到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建國門”:截圖,做減肥節食用

  網友“糖年糕”:你好~ 她的旅遊隨筆是《出發,和每個人談一次夢想》

  網友“糖年糕”:有的~ 她微博名叫 餘瑩-和每個人談一次夢想

  網友“Rioy”:重新思考幸福

  網友“佳儀”:已經準備去買這本書了……

  網友“1617018743”:有點小感動,我們所謂追求的夢想其實就是愛,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永恆純粹的愛,但是如果你願意用這樣的心去愛別人,或許也能夠感受到付出的美好。

  網友“閒來無事”:咋模樣長的跟鳳姐和姊妹倆似的。

  網友“陽光”:餘瑩的思想觀念很好,有微博微信可以關注她嗎?

  網友“Mmiaa_瑩”:挺不錯,不知道書的名字是什麼,有機會要看一下

  網友“大米中的小麥”:讀起來比較輕鬆

  網友“Mmiaa_瑩”:挺不錯,不知道書的名字是什麼,有機會要看一下

  網友“陽光”:餘瑩的思想觀念很好,有微博微信可以關注她嗎?

  (1970-01-01)


  文學家魯迅先生1923年12月底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上就《玩偶之家》裡女主角娜拉的命運洋洋灑灑地講了三十分鐘,落到紙上便成了《娜拉出走以後》一文。

  文中,魯迅先生設想了娜拉出走後的兩條路徑:一條是墮落,出賣肉體;另一條路是回到家去,繼續做丈夫的玩偶。娜拉在思想上覺醒了,大概不會回家,就此成為丈夫海爾茂消失的愛人。不過,看過2014年那部《消失的愛人》(Gone Girl)的觀眾都知道,“消失的愛人”還會回來,否則消失就沒有意義了。

  《我的危險妻子》海報

  時隔兩年,愛人再次消失於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春季檔裡,《我的危險妻子》(僕のヤバイ妻)第一集用堪比電影的長度講述了大衛·芬奇電影五分之四的故事,利用電視劇在長度上的優勢,基於電影中被淡化掉的那五分之一進行發揮,消失的愛人回來之後和娜拉出走之後的故事一樣,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我的危險妻子》劇照

  從公司辭職創業開咖啡店的望月幸平遭遇經營困境,急需資金,幸平的妻子真理亞是位千金,雙親過世後繼承了大筆遺產,但並沒有允許丈夫隨意支配,夫妻矛盾逐漸顯露出來,丈夫出軌,和咖啡店裡的女主廚搞在一起。丈夫與情婦合謀在結婚紀念日毒殺妻子,豈料妻子棋高一著,先行一步,自導自演了一樁刑事大案:血跡、鞋印、盛過可可的情侶杯……隨著出軌和咖啡店經營狀況被曝光,警方的調查重點如期轉到了丈夫身上。

  後續的劇情猜也知道,丈夫在媒體面前的表現喚起了妻子心底的愛意,決定放丈夫一馬,最後重新回到丈夫的身邊。

  《我的危險妻子》第一集與電影《消失的愛人》百分之八十相似,根據二八定律,決定這部日劇特色的也正是這不同的百分之二十。

  木村佳乃飾演的妻子雖然使出了與《消失的愛人》中女主角艾米相同的手段,但人設完全不同,電影強調了艾米的學識和智商,觀眾能夠從她的工作室窺見這個女人的一生,而木村飾演的危險妻子背景是一張白紙,觀眾只知道她是曾經的千金小姐,現在的完美主婦,對於其他知之甚少。

  伊藤英明飾演的丈夫和本·阿弗萊克飾演的尼克除了職業,其他大致相同。相武紗季飾演的情婦吸收了電影中姐姐這一角色的作用,成為男主人公行動的幕後軍師,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男主人公性格中軟弱、易動搖的一面。望月幸平就是一個說著日語的尼克。

  這種人設上的不同起初對故事並不構成什麼影響,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影響逐漸顯現。

  即便沒有看過《消失的愛人》,觀眾也早就熟悉了夫妻互相仇視的畫面,比起暗鬥,《史密斯夫婦》那樣舉槍瞄準的鏡頭也不算罕有。在這種沒有英雄與惡人之分的影視作品中,觀眾會把立場放在他們更加熟悉的一方上,在《我的危險妻子》中,這個人是男主人公幸平。

  《消失的愛人》劇照

  電影中的艾米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離開,本打算用真實的死亡做實丈夫的“罪行”,中途遭遇變故,才有了後續迴歸的故事。而在電視劇中,妻子打一開始也只是想給丈夫點顏色看看,消失成為一種手段,終歸還是要回去的。

  心路歷程的不同讓原本以受害人形象出現的妻子改變了弱勢的地位,觀眾本來就不熟悉妻子的角色,這樣一來更是被推到了對立面上。真理亞成了一隻蜘蛛,丈夫是落入她網中的昆蟲,在蛛網上與蜘蛛纏鬥,結局一定會輸。

  除了在對女主角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我的危險妻子》中錢的元素捲入得太深了。魯迅先生也說:“錢——高雅地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消失的愛人》中錢是導火索,到了《我的危險妻子》中,錢成了迴歸後夫妻鬥爭的全部標的。

  丈夫為了兩億日元再度與情婦合謀,妻子以這筆錢挾持丈夫繼續與其共同生活,望月夫婦的生活已經超越了《消失的愛人》中女主角艾米所說的“這就是婚姻”的範圍,變成了一種赤裸的金錢關係。而錢的作用又引來諸多閒人(如鄰居、做偵探的前姐夫)的介入,故事靠不斷增添的複雜性得以延續,但早已改變了討論的中心議題,兩性關係變成了兩性戰爭,婚姻只是男女主角同時出鏡的一個藉口。

  望月夫婦的婚姻像是一個黑洞,吞噬慾望和人性,然而更進一步講,婚姻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黑洞,“純黑的世界裡隱藏著無窮樂趣”,衍生出無數故事,令人著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heng”:

  網友“泉大哥呀”:所以你有真的在看電視劇嗎?

  網友“月亮臉”:好吧

  網友“┢┦♠.⒉◈15▂▃▄℡”:全因不甘不(浪漫)的變態心理。正常人誰喜歡。

  網友“┢┦♠.⒉◈15▂▃▄℡”:兩性關係變成了兩性戰爭。要麼你老公滿足不了你,要麼你老婆滿足不了你。想象力真豐富

  網友“┢┦♠.⒉◈15▂▃▄℡”:兩性關係變成了兩性戰爭。要麼你老公滿足不了你,要麼你老婆滿足不了你,戰爭,

  網友“┢┦♠.⒉◈15▂▃▄℡”:不是有個電影 消失的兇手 嘛。兇手,呵呵

  網友“秋日”:軟文

  網友“泉大哥呀”:因為女主是家庭主婦,前面也鋪墊了很多她全心全意愛男主,所以這是女主眼下要做的一切。而且不虐不跌宕啊,其實現實生活中虐心婚姻關係應該不少吧。

  網友“天灰灰的好冷”:情節很快但是合理性不夠,不好看。女主根本就是自己找罪受,沒看出她得到什麼好處。

  網友“天灰灰的好冷”:情節很快但是合理性不夠,不好看。女主根本就是自己找罪受,沒看出她得到什麼好處。

  網友“泉大哥呀”:因為女主是家庭主婦,前面也鋪墊了很多她全心全意愛男主,所以這是女主眼下要做的一切。而且不虐不跌宕啊,其實現實生活中虐心婚姻關係應該不少吧。

  網友“┢┦♠.⒉◈15▂▃▄℡”:全因不甘不(浪漫)的變態心理。正常人誰喜歡。

  網友“天灰灰的好冷”:情節很快但是合理性不夠,不好看。女主根本就是自己找罪受,沒看出她得到什麼好處。

  網友“泉大哥呀”:因為女主是家庭主婦,前面也鋪墊了很多她全心全意愛男主,所以這是女主眼下要做的一切。而且不虐不跌宕啊,其實現實生活中虐心婚姻關係應該不少吧。

  網友“天灰灰的好冷”:情節很快但是合理性不夠,不好看。女主根本就是自己找罪受,沒看出她得到什麼好處。

  (1970-01-01)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恢復高考”的訊息,像一聲春雷響徹天地,喚醒了許多人塵封已久的“大學夢”。關閉十餘年的考場,重新敞開大門,無數人的命運,嶄新出發。

  當年12月,570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這是共和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儘管錄取率只有5%,仍有27萬人的命運因此被改寫。

  40年來,無數考生度過了“黑色七月”“魔鬼六月”,走進白衣飄飄的大學時代。你還記得那些兩點一線、揮汗如雨、咬牙苦讀的日子嗎?還記得你做過的山一樣的試卷嗎?還記得你用小刀刻在書桌上的激勵自己的文字嗎?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高考記憶,有著截然不同的高考感受。

  本報今起推出“那年我高考——恢復高考40週年特別策劃”。只要您參加過高考,都請您講述出來,也可以曬一曬當年准考證、考場、考題等老照片。

  在長達50年的教職生涯裡,1977年是個讓鄒福如刻骨銘心的年份。當年,一道閃亮的光照進教育界:中斷10年的高考重新敞開大門。鄒福如說,得知訊息的一刻,大家都沸騰了,有人手舞足蹈,有人放鞭炮慶祝。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文昌中學原校長鄒福如。 海南網 圖

  執著的等待

  堅守文化陣地等來新希望

  走進鄒福如的家,桌面上擺放著《紅燭人生——從教50年回憶錄》手稿。在鄒福如的這本親筆回憶錄裡,1977年恢復高考佔有相當的篇幅。“這是不能忘卻的歷史,這是無法忘記的歡喜”,鄒福如記憶的閘門開啟。

  1972年,鄒福如被調到文昌中學當校長,當時“讀書無用論”盛行,學校被要求抓勞動。學校有100畝的農場,種植了水稻、甘蔗、胡椒、蔬菜等作物,每個班還得養一兩頭豬。但即便在這種形勢下,鄒福如仍堅持要求學生除了勞動外,還得有超過一半的課時上課。從1972年至1976年,文昌中學從來沒有受到過縣裡的表揚。

  “學生學到文化總會有用的。”鄒福如固執地堅持著,終於等來了1977年。

  高考重啟 聽到訊息校長都跳起來

  “1977年10月21號,中國各大媒體公佈了恢復高考的訊息,並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將於一個月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年輕人對那段歷史的回憶只能從歷史資料中獲得。對於鄒福如來說,那份興奮卻刻骨銘心,而且來得更早些。

  作為時任文昌中學校長,1977年8月,他來到海口參加海南地區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傳達了當年8月8日,鄧小平同志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議:“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當會上傳達中央會議的精神時,“所有的校長都跳了起來。”說到這個細節,83歲高齡的鄒福如突然提高了嗓門,心中的那份興奮顯然亦如當年。

  恰逢暑假,學生們放假,但是鄒福如無法抑制內心的興奮。一回到學校,他就召集老師傳達會議精神,著實準備高考複習工作。

  然而,中央的正式檔案還沒下達。接下來,鄒福如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日子。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這讓鄒福如和同學們吃了定心丸。

  “大家都很興奮,各個手舞足蹈,有的還放鞭炮慶祝。”鄒福如說,不僅師生,普通的群眾也人人因高考制度恢復笑靨如花。“中斷10餘年後,高考終於正式恢復,這就像一束光閃亮的光照進來。”鄒福如說,那時,人們用何種方式都無法完全表達心裡的歡喜。

  備戰高考 共有12屆的學生回來補習

  一時間文昌中學的學生多了起來,除了高一、高二的在校生,往屆學生紛紛回來了。“從1966年到1977年,共12屆的學生很多都回來了。”鄒福如介紹,甚至有高考中斷前六五屆的學生也要重新加入高考大軍。

  考生人數眾多,文化水平又參差不齊,準備複習時間只有兩個月,面對這一複雜的局面,如不及時應對,勢必影響大家備考複習。鄒福如當機立斷,帶領老師們想辦法。如特別安排那些“文革”前抓過高考的老師,輔導學生進行考前突擊。考生素質又參差不齊,全國沒有統一的教材大綱、統編教材,於是各種高考複習資料滿天飛。人數眾多,桌椅不夠,就用木板拼成臨時的桌椅供大家使用。

  那時的高考也分文理科,不同的是,那時補習班文科生比理科生多。學校老師還費盡心思去猜考題,結果當年的語文、數理化都有不少題目被猜中。

  決戰高考 每個考場2個不同校老師監考

  1977年12月11日至13日,文昌中學迎來了中斷10餘年後恢復的高考。文昌中學作為縣裡最大的考場,前來參加考試的考生有1000多人。最大的考生三十多歲,他們已經生娃結婚,在求知的路上卻同樣不退縮;有的還是高一在校生,他們積極上進,成績優異,獲得參加高考的資格。

  “那時大家都非常興奮,工作人員、監考老師認真負責,考試組織得很嚴密,考風考紀也非常好。”作為當時縣裡的副主考,鄒福如對很多細節記憶猶新,“每個考場兩個監考老師,必須來自不同學校。”鄒福如說。

  閱卷要送到廣東。等待成績的日子同樣漫長。成績釋出的渠道單一,同樣要填報志願。得知錄取結果的方式卻很單一,收到郵件錄取通知書是唯一的方式。

  當年,文昌中學有包括應屆和歷屆畢業生共三四百人參加高考,最終有74人考上本科和大專院校,168人考上中專,其中1人考上北大。

  “考上的大學的人自然高興,考不上的也不會垂頭喪氣,他們繼續回到以前的生活。”在鄒福如看來,大家之所以對於成績不會太在意,因為那時參加高考更多是一種情懷。

  (原標題為《文昌中學原校長鄒福如憶1977年恢復高考像一束閃亮的光突然照進來得知訊息的一刻,有人手舞足蹈,有人放鞭炮慶祝》)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石上蹲”:有人道歉嗎,有賠償嗎

  (1970-01-01)


  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漲,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外企對華投資的熱潮。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報道,日本企業在中國增加產能的動向正在擴大,約有40%日本企業計劃擴大中國業務,時隔3年出現增加。

  與此同時,瑞典高檔車廠商沃爾沃汽車打算將中國培育成出口基地,其在中國的產能也計劃在2020年之前提高到目前的1.5倍,達到30萬輛。

  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將中國作為首要投資目的地的受訪企業比例達到五年來最高,56%的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

  是什麼原因,讓曾經一度大規模撤離中國的外資重新加大對華投資?

  投資吸引力來自何方?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驅動代替要素驅動,推動了中國產業和消費的升級。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本文圖均為 中新社 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年我國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高階領域利用外資還是增長得比較迅猛,《中國製造2025》恰恰是給歐美國家帶來更多的機會。”

  他表示:“雖然因為勞動力成本上漲導致有些外企轉向東南亞國家了,但由於中國出現了轉型升級,外企有不走的也有來的,來的恰恰是我們的短板。”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看來,“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比較明顯,外資會盯住這些熱點,加大投資力度。與此同時,中國的產業結構也發生著變化,中國的高階製造業,比如智慧製造都會對外資產生明顯的吸引力。”

  不過,桑百川指出,對於看重中國成本優勢的投資,將會選擇撤離,因為中國的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的狀態是難以改變的。

  中國對外企的吸引力增強,源於中國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

  白明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近年來,中國的投資環境發生了一種變化。“首先中國的發展本來就釋放很多機會;其次,隨著我們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外資也有更多的可能分享我們的經濟增長帶來的機會;第三,我們為外商在華投資提高了服務效率。”

  投資熱潮是否重現?

  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1—3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383家,同比增長7.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26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折338.1億美元,同比下降4.5%)。

  僅從數量上看,新設立的外企有一定的增加,但外資金額卻有所下降。

  對此,桑百川接受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外企對華投資總體上出現結構性調整,但不能籠統地說重新出現熱潮。”

  他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外企對華投資總體來說也將是平穩。“大的增長不可能,大的撤退也不可能。服務業對外資吸引力比較大,這是我們努力的重點,也是外商開發的重點。”

  此外,他還指出,在區位方面,東部在高階製造業上仍然對外資比較具有吸引力,對中西部來說,由於工業化的程序還沒結束,製造業的投資會有相應的吸引力,將比東部有更高的增長速度。

  從產業結構上來看,高階製造業、智慧生產體系、消費升級類、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將成為產業投資的熱點,傳統行業的投資增速可能會繼續放緩或者下降。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席何偉文看來,“部分外企增加對華投資說明其對中國的市場依然有信心,但這是一個區域性現象,不能把它說成大的趨勢。總體來說,外企對華投資比較平穩,基本上是微弱地增長。”

  白明補充道:“中國新的園區對吸引外資將產生重要作用。例如自由貿易試驗區、開發區、高新區等地都在改善投資環境,未來將比過去有更多優惠,釋放的機會將更大。”

  如何吸引更多外資?

  從降稅減費,到放寬外資准入,從《中國製造2025》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到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為了吸引更多外資,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

  在桑百川看來,接下來中國首先應該落實2017年年初國務院釋出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重點盯住對外資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擴大外資的市場準入,特別是要結合外資投資的取向,比如消費升級類、高階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在白明看來,在大環境受到很多約束的情況下,應該創造一些小環境,讓這些小環境儘可能超前一些,透過制度創新讓外資企業在園區獲得更便利的發展。他舉例說道:“現在很多都是審批制,將來應該更多是備案制,從事前審批為主轉向事中事後監管為主。”

  他還表示,中國應加強法制化程序,讓外資在華投資吃下定心丸,包括國民待遇。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對於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資,白明認為,一方面要增加外資,讓外資對中國的出口、就業和、GDP以及稅收起到帶動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外資的貢獻率,把100家外資當120家使用。即便外資要撤走,也可以跟著他們一起到海外。

  “中國經濟的體量在這,未來會有更高質量的成長,釋放的高階機會也比較多。如果不來中國投資,或者明顯想把中國排除在外,反過來是中國把他們排斥在外。”白明說。

  (原標題:曾經出走的外資,又紛紛回來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赤浪”:我在日企工作了一段時,它的管理讓人印象深刻

  網友“境由心生”:讓日企滾開

  網友“姜狐”:沃爾沃不是吉利的嗎,半個中資

  網友“箱孑”:人力成本是分階段的,小學文化的人才少了,大學文化的人才多了,企業該升級了

  網友“旅行詩人”: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席何偉文看來,“部分外企增加對華投資說明其對中國的市場依然有信心,但這是一個區域性現象,不能把它說成大的趨勢。

  網友“萬金油”:良禽擇木而棲是商家本色,只要依法經商中國政府敞開大門歡迎你。

  網友“2020954807”:記得還辟過謠,……

  網友“zhy4255”:太好了,合作愉快。

  網友“春風吹又生”:叫資本擴張

  網友“David”:說白了,還是看中我們的市場,也就是我們這些人

  網友“花間”:之前說沒有,現在又說出走回來了……

  (1970-01-01)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317 字。

轉載請註明: 任正非發郵件致歉華為前員工: 你回來吧 是公司錯了, 你是個英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