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都會選擇上前幫忙,而不會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因為在許多家長的眼中,這樣做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現在很多家長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挫折,或者說是一些成長上的絆腳石。

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我們家長的幫忙對孩子來說也可能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因為犯錯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如果我們家長一味的幫忙讓孩子去規避錯誤,那麼明明是讓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卻因為家長這樣的做法而讓孩子失去這次機會,甚至說是讓孩子不停的錯過。

沒事的,有我媽媽呢!

玲玲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玲玲老來得子,所以當兒子一出生時,他就成為了家裡的重中之重。

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碰都碰不得,不止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就連家長也不想讓孩子受到一點兒的傷害,所以玲玲平時都對孩子寵愛有加,每次當孩子遇到一點兒困難時,玲玲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幫助孩子。

正是因為玲玲如此的重視孩子,不想讓他受傷害,所以當孩子面對任何困難與挑戰時,家長都會去幫忙,他們認為這樣是對孩子有利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上小學時,他所遇到的問題就不一樣了。

當別的孩子都能自己處理一些小問題,小錯誤時,玲玲的孩子卻依然對這些問題不能夠很好的處理。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所以說當孩子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都習慣性的去找媽媽,當他看到別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時,他總是不緊不慢的,或者說他絲毫不在意,每次都是不慌不忙地說:“沒事兒,有我媽呢!”

就是因為孩子這樣的性格特點,這就導致了班裡的其他同學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耍,因為他長這麼大都不能自己好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沒有自己的主見,凡事都想靠著自己的媽媽。

現如今很多家長都會像玲玲一樣這樣教育孩子,但我們要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對孩子一味的溺愛,同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的。

我們家長要做的並不是讓孩子避免錯誤而一味的幫忙,我們要有讓孩子嘗試錯誤,因為這樣他才能夠在犯錯中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家長不是在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製造問題!

1. 孩子過分依賴家長

有時候我們家長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但是這同樣也會造成孩子過分的依賴家長。因為我們家長一味的幫忙,這就在孩子心裡面形成了一個觀念,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都會來幫我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觀念在心裡已經形成,所以當孩子遇到任何問題時,他都不會自己主動的去思考問題,他就會想著要依賴家長,認為這家長已經幫他想好了問題解決的方式,不用自己動腦去解決了。

久而久之,這就形成孩子過分的依賴家長,沒有自己的主觀思維。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依賴家長這種心理的話,那麼對孩子今後的發展同樣也是十分不利的。

當孩子需要自己做出任何決定時,他所想到的並不是說他能完成,而是想著問問父母能否給他提供幫助。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2. 認識不到錯誤所在

我們家長盲目的幫孩子去解決所有問題,也會造成孩子自身認識不到錯誤所在。比如說當孩子犯了一個錯誤時,他所要得到的應該是家長的批評,以及家長所給出的解決辦法,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因在哪裡。

然而現在家長要幫孩子的方式是幫孩子去解決,並沒有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錯誤的。所以這就導致了孩子自己認為自己不會犯錯,而且家長會不停地幫助自己,從而導致孩子自身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想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並且解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幫助孩子,那麼孩子就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裡,自然他就不會引起警惕,下一次依然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 喪失自我思考能力

同樣家長盲目的幫助孩子,也會導致孩子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因為孩子的思維慣性已經養成了“凡事找家長”,那麼孩子一旦形成了這種思維慣性,他就不會主動去自己思考。

並且因為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無論問題大小或者說是問題的簡單與困難,看見了就要去幫助孩子,那麼在孩子的心裡他就覺得自己根本不用去思考任何事情。家長已經在孩子心裡成為了一個避風港,他會認為凡事都有父母幫襯。

自己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來解決,當一個人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那麼當他步入社會時,他同樣也就失去了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對於他以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需要怎麼做?

1. 控制自己幫孩子的慾望

所以說在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家長能做的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自己想要去幫孩子的慾望。

家長要知道並不是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幫助孩子,就一定能夠從中收穫。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去幫助,並沒有讓孩子思考自己的錯與對,那麼家長的幫助就是無形中的傷害。

所以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並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家長的幫助。當孩子遇到了比較簡單的問題,我們要就要著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當孩子遇到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在從中給予幫助,來幫助孩子一起完成這個問題。

2. 讓孩子先自己嘗試

同樣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先去解決。俗話說只有嘗試才能從中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我們並不能因為這個問題很難,不想讓孩子經歷任何的困難,從而家長就主動幫孩子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先去嘗試,當他意識到自己並不能完成時,他會選擇他人的幫助,那麼到那時我們家長再幫助孩子一起去完成,效果要比家長主動幫孩子完成要好,因為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存在不足與問題的。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3. 引導孩子找出問題所在

我們作為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找出問題所在。困難的問題我們家長想要去幫助孩子,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去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主動幫孩子去解決,怕孩子能力不足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但是當家長主動去幫助孩子解決的話,這就喪失了這個問題給孩子的一種挑戰性。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幫助孩子引導孩子找出問題所在。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困難的問題他為什麼解決不了,要讓他知道自身的不足,這樣才能激發他去學習的動力。

4.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也是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孩子還小,他自身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鼓勵與支援。

如果我們給足了孩子信心,那麼當他遇到困難問題時,他也許會氣餒,也許會認為自己並不能完成,但是隻要有了家長的鼓勵,他們就會有信心去完成。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自己能力不夠,他只是缺少了推動他進步的那個信心點,只要我們家長能夠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那麼所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這就告訴了我們家長要經常鼓勵孩子。

平時在孩子犯錯時,2大忌一定要注意!

1. 不可嚴厲批評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家長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因為在孩子內心是脆弱的,他需要的是我們家長的鼓勵與支援,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我們不要用過激的語言,或者說是嚴厲去批評孩子,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如果我們家長採用這種方式來教導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在以後他就不願意去嘗試各種事情,因為孩子害怕自己出現失誤或者是錯誤。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2. 不進行二次打擊

其次,我們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二次打擊。很多家長都有通病,就是當孩子犯錯時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那時的孩子其實內心裡已經是有了心理陰影,那麼當家長再次對孩子當時的錯誤進行批評時,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低的。

我們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並不是過多的批評,如果我們對孩子多次進行二次打擊的話,那麼孩子就不會嘗試更多的事情,因為他害怕自己犯錯。

總之,我們一定不要認為讓孩子規避錯誤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一種方式,我們不要讓家長的幫忙變為一種變相的不負責任。孩子是需要嘗試錯誤的,只有當他經歷過他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我們一定不要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階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73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孩子“試錯”而不是“避錯”,你的幫忙,才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