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桃核承氣湯由調胃承氣湯減芒硝的用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傷寒論》中原來是治療邪在太陽不解,隨經傳腑而化熱,與血相搏結於下焦的蓄血證。瘀熱互結於下焦少腹部位,故少腹急結;病在血分,與氣分無涉,膀胱氣化未受影響,故小便自利。“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這就是太陽蓄血證形成的原因,太陽表邪循經入裡化熱,熱和血結於膀胱。“其人如狂”,膀胱血熱互結的證候,也就是說和正常人不太一樣,表現出興奮、狂躁,是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的一種表現。這是因為太陽的經別散佈於心,心主血脈,也主神志,所以血脈的病變容易影響到心,血熱互結,血分鬱熱循經上擾心神,故出現發狂的精神症狀。“血自下,下者愈”,熱隨血減,熱隨血洩,鬱熱會隨著出血而排出體外,血與熱就不結了,病就會自愈。其實這句條文是說了治療此證的原理,方法。也就是說用攻逐,即瀉熱逐瘀的方法來治療。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如果表邪沒有解除,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應當先解表,表證解除,才能攻下。這是張仲景的治療原則。“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表證已解,但少腹拘急疼痛,除了上面所說的發狂,少腹急結,也是熱結膀胱的一個症狀。但此時表證已解,最適合的方法,就是瀉熱,兼以逐瘀,在承氣湯系列中,調胃承氣湯長於瀉熱,故用桃核承氣湯。前面我們說了,桃核承氣湯由調胃承氣湯減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其原方組成為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桂枝二兩(去皮), 大黃四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炙)。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在這裡為什麼要加桂枝呢?這就是張仲景的高明之處,學習《傷寒論》就要學會張仲景的用藥規律。桂枝是辛溫藥,既解表證風寒,又能通經脈中瘀血,開結氣。在這裡沒有解表的作用,而是取其溫通之性,開結氣的功能。是一個通陽、理氣、止疼的藥。由於桃核承氣湯藥偏寒涼,也偏於血分,大黃、芒硝、桃仁都是血分藥,都是寒涼之藥,所以張仲景在這裡很巧妙地用了一味桂枝,桂枝通陽理氣,通陽的藥都有理氣的作用。通陽理氣和活血化瘀相輔相成,要活血化瘀,就得理氣,氣得利,血就活,這是氣血的關係問題。另外,桂枝是個溫熱,通陽藥,在大量的苦寒鹹寒的瀉熱破結藥裡,稍加一點兒通陽辛溫之藥,可使大黃、芒硝、桃仁的活血瀉熱破結的作用更好地發揮。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因為此證是熱結,熱重於瘀,所以要瀉熱破結,調胃承氣湯中有大黃、芒硝,苦寒、鹹寒,能夠瀉熱,能夠破結,能夠治狂。大黃本身雖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它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要加上桃仁,桃仁能夠行血,但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力量不太大,但是和大黃合在一起,桃仁配大黃,力量是很可觀的,所以桃仁是為行血逐瘀而設。故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黃苦寒,下瘀瀉熱。二者合用,瘀熱並治,共為君藥。芒硝鹹苦寒,瀉熱軟堅,助大黃下瘀瀉熱;桂枝辛甘溫,通行血脈,破積氣,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黃寒涼凝血之弊,共為臣藥。桂枝與硝、黃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黃則溫通而不助熱;硝、黃得桂枝則寒下又不涼遏。炙甘草護胃安中,並緩諸藥之峻烈,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破血下瘀瀉熱之功。服後“微利”,使蓄血除,瘀熱清,而邪有出路,諸症自平。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總之,桃核承氣湯是個很好的方劑,本方為治療瘀熱互結,下焦蓄血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脈沉實或澀為辨證要點。但其使用範圍非常廣泛,不能僅僅侷限於熱結膀胱,不論何處的瘀血證,只要具備瘀熱互結這一基本病機,均可加減使用。現代醫學常用本方治療急性盆腔炎、胎盤滯留、附件炎、腸梗阻、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性腦出血等屬瘀熱互結下焦者。但要注意表證未解者,當先解表,而後用本方。服用本方,最好為空腹服用。另外因本方為破血下瘀之劑,故孕婦禁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陽說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9 字。

轉載請註明: 《傷寒論》張仲景的一方,治療“血熱互結”其效如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