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對新手父母而言,都要經歷一段手足無措的日子。寶寶哭了怎麼辦?寶寶吐奶怎麼辦?寶寶不會走路怎麼辦?
孩子剛剛出生的幾個月,是最脆弱、最難帶,也是父母最困惑的時期。這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過來人”給你傳授經驗,而這些經驗真的可行嗎?
所謂的經驗,必然是經過了代代總結,步步檢驗的“真理”。然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醫學的進步,一些過去被父母追捧的育兒經驗流傳到現在已經過時,並不適用了。有的經驗,現在再去按部就班,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和發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哪些經驗是不對的,家長們一定要避免踩坑!
1、輔食吃的越早越好
很多父母,尤其是一些老人帶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早早的給孩子新增輔食,比如吃一些米粥、雞蛋羹之類的食物。其實寶寶新增輔食是有標準的,過早或過晚都不好。
無論是美國兒科協會還是世衛組織建議:正常發育的寶寶從出生後的6個月新增輔食,輔食新增太早,寶寶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問題,患肺炎的機率也會增加;輔食新增過晚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2、曬太陽就等於補鈣
我們都知道鈣是寶寶骨骼和牙齒髮育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之一,很多人會告訴你,“寶寶多曬太陽,就可以補鈣了。”其實,曬太陽只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分泌,增加食物鈣質的吸收轉化率。而且曬太陽的效果是很有限的,長時間日曬寶寶的皮膚承受不了。如果真需要補鈣,最好的辦法是食用鈣劑加維生素D,效果最佳。
3、寶寶新增輔食先吃雞蛋
很多過來人會告訴新手父母,給孩子吃的第一口輔食是雞蛋,這也是一個誤區。雞蛋屬於高致敏食物,無論是蛋黃還是蛋清,都不適合剛新增輔食的寶寶。新增輔食之後,嘗試雞蛋要循序漸進,先從1/4個蛋黃開始,8個月增加到半個蛋黃,一歲後增加到整個蛋黃。蛋白最好等到一歲之後再新增。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從高鐵米粉開始,而且不要自制!
4、寶寶排便少,就是便秘
寶寶出生幾個月後,大便次數從之前每天的幾次,慢慢變為一天一次,甚至幾天一次,有些人就會告訴你這是寶寶便秘了。這時候父母應該觀察寶寶大便的狀態,如果大便成型,不幹燥,排便時寶寶表情不痛苦,就不是便秘。只是因為寶寶腸胃發育,食物消化利用率變高了,發生了攢肚現象,往往被一些“過來人”誤認為是便秘了。
5、綁腿可以讓寶寶的腿更直
以前有習俗在嬰兒時期就要給孩子綁腿,綁得直直的,這樣以後腿才能又長又直。但綁腿不僅不能糾正骨性異常,反而會壓迫寶寶腿部,導致皮膚損傷、肢體缺血、髖關節脫位。
其實嬰兒在出生前雙腿處於盤曲狀態,從而導致出生後1-2年內小腿有些向外彎曲。此外,很多寶寶的腿在6歲之前,很有可能看上去,都有一定程度的內八字!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通常,寶寶的腿會在他10歲的時候才會變直。只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都屬於正常情況,不是O型腿。家長想要避免寶寶形成O型腿或X型腿,就要避免過早強迫寶寶扶著站立、在大人腿上蹦跳,由此造成的膝關節變形。
所以,在育兒之路上,有很多已經過時的經驗,需要父母有雙火眼金睛,能夠去偽存真,給寶寶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本週預告:
貴州衛視完達山《育兒大師》開啟全新雲錄製模式!首期雲錄製,我們連線了海拔3200米的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網紅雲端家庭”,他們家吃頓飯的影片,就有1.5個億的播放量!
生活在雲海繚繞的環境中,這樣一個家庭,是否也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5月20日21:30,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山,領略雲端美景,看看這個家庭別樣的故事。
來源:貴州衛視《育兒大師》
責編:熊懿| 校對:趙泳松 | 編審:牟行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