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錯過獨立吃飯的黃金期,你就等著一口一口的喂吧

由 司徒元基 釋出於 健康

什麼是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時期呢?

所謂黃金時期,其實是沒有一個準確時間的,而是要家長耐心、仔細觀察,根據孩子的生長情況而定的。

因為每一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發育情況也有早有晚,所以家長切不可偷懶照搬“別人家”!

萌芽期

即寶寶開始對餐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參考時間:6—10個月)

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餐具,而且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

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誌,而且對鍛鍊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建議:

▪ 媽媽可以準備兩把湯匙,一把給寶寶,另一把自己拿著,讓他/她既可以練習用湯匙或者比劃比劃,又不耽誤大人把他/她餵飽。

如果寶寶總喜歡搶著拿匙的話,這時的寶寶一般不會來挖碗裡的食物,而是拿著餐具高興地敲敲打打,對吃飯也更加有了興趣;

▪ 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

▪ 給寶寶做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東西或一些切成條和片的蔬菜,以便他/她能夠感受到自己吃飯是怎麼回事。

黃金期

寶寶滿週歲後,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參考時間:12-18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和擔憂而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小突破。放手讓寶寶自己嘗試吧,尤其是出現以下跡象時,家長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習吃飯了。如:

▪ 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

▪ 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

▪ 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建議: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家長不要過於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因為寶寶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透過這樣反覆“親手”接觸,寶寶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家長不要因為怕寶寶“搗亂”而剝奪了寶寶自己吃飯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寶寶吃的各種飯菜,讓他/她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鞏固期

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參考時間:2-3歲)。

2歲左右的寶寶,動手的願望很強,看著爸爸媽媽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裡送,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滿足“飯來張口”的吃飯方式。性急的寶寶還會小手不停地動,急著搶家人手裡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一試身手。

阻止寶寶還是鼓勵寶寶,是決定寶寶未來吃飯好與不好的關鍵。因為,這正是寶寶學習吃飯的最佳時機。

父母不妨索性給他/她一把勺,一雙筷子,任寶寶在碗裡、盤子裡戳,一口口地往嘴裡送。結果當然是掉到桌上、身上、地上的比吃到嘴裡的多得多。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最初寶寶畢竟有一、兩口送到了自己嘴裡,很興奮,如果父母及時地誇獎幾句,寶寶自己吃飯的興趣會更濃。漸漸地成功率能更高。

有過如此訓練的寶寶慢慢就能獨立吃飯了。而且,這也是讓寶寶體驗成功、培養其獨立性的開始。

2-3歲大的寶寶不會自己吃飯怎麼辦?

1、講規矩

父母要告訴寶寶,吃飯就是吃飯,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正確認識寶寶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於心急。

2、就餐氣氛輕鬆

吃飯時父母可以和寶寶談論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營養,喚起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3、不強迫

如果寶寶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寶寶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慾望時,再熱熱給他/她吃。

這樣幾次過後,寶寶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捱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寶寶餓,給他/她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4、潛移默化

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寶寶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5、獎勵

如果寶寶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後父母可以陪寶寶玩一會兒作為獎勵,讓他/她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其實,多數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就有想拿勺子吃飯的願望,如果父母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機,充分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許多寶寶到了2-3歲就能完全憑自己的能力吃飯了。

如果你的孩子,遲遲不會自己吃飯,那麼你該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管的太“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