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拒絕進食時,餵食的母親總是說:“如果你吃得不好,就把它給你父親!”!孩子們在路上磨蹭的時候,前面的媽媽會不耐煩地說:你不走,我們就把你一個人留在這裡!這種無意識的話語經常出現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但本質上,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威脅。他們讓孩子們害怕更壞的後果,變得聰明起來。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會覺得很奇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該是靠愛麼?只知道威脅孩子,怎麼會讓他們成為一個大方得體的人呢?
孩子們不好好吃飯的時候,父母們教會孩子的不是要節約食物,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但最後的結果卻是讓孩子因為害怕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激發起自己內心的佔有慾。雖然最後孩子都會把飯吃完,但是孩子受到的影響是決然不同的。除了不能浪費糧食以外,父母們可以在孩子長大以後,讓孩子對食物學會感恩。
在日本,無論是什麼樣的家庭,在吃飯前都會雙手合十,虔誠的說一句“謝謝賞賜”,在吃完以後也會說一句“我吃飽了”。說白了就是從小培養孩子學會感恩的結果,這樣從小養成的習慣,可以貫穿日本人的一生。
在大型商場中,我們總是可以看見帶著孩子一起玩的家長。但是有些時候,你會聽到:兒子,趕緊過來玩這個,不然就被別人搶走了。然後,我們可以看見孩子響應母親的號召,急急忙忙的趕過來接過媽媽佔到的玩具。然後你可以看到,玩著玩具的孩子對身邊其他的小夥伴的眼神中帶著得意和提防,好像周圍的人都是會搶奪他新玩具的強盜。
我相信這位母親絕沒有對自己的孩子存著什麼坑害的心思,只是想著讓孩子體驗不一樣的樂趣。但是,她這句無意識的話語,卻讓她的孩子有了爭搶和佔有的行為。這種不自覺的行為,長久下去,會對孩子造成多壞的影響我實在不忍去想。
還有一種行為,是父母們很容易忽視的。當孩子被媽媽抱在懷裡,父親也想和自己的孩子親近卻被寶寶拒絕的時候,爸爸們總是會做出要去抱別的小孩子的舉動,從而讓孩子投入到自己的懷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改變不願脫離媽媽懷抱的想法?
實際上,這是因為父親的舉動,讓孩子認為屬於自己的擁抱即將被別人奪走。為了讓自己能夠獨享父親的寵愛,孩子自然會變得要爸爸抱了。除了會讓孩子的佔有慾變強以外,抱別的孩子還會讓寶寶生出嫉妒心。而嫉妒能夠讓人變得多麼陰暗,近些來發生的謀殺案件就是明證。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在危言聳聽,但是請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後果十分嚴重。一個從小就被刺激佔有慾望的孩子,長大之後性格上必然會變得偏激,和別人的交往也不會愉快、融洽。孩子佔有慾太強,是家長們必須讓孩子避免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