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僅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經濟基礎,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培養他成才。
可有很多孩子卻不會體諒父母的這一片苦心,對於父母講的道理,他們通常當作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這樣“不聽話”的孩子怎麼教?阿德勒的教育理念,以及無條件養育教育方式或許能夠幫到很多心急如焚的家長。
最近一位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玩,小孩子倒是不認生,非常的開朗,但是後面太過於“不認生”了,拿了一支蠟筆就往牆上畫。
他媽媽先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看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實在忍不住了就開始呵斥,最後孩子是哭著、鬧著回家的。事後我們在網上討論,就聊到了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和無條件教育,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阿德勒的教育理念
阿德勒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家,他提出了“個體心理學”,他認為人是有意識的個體,會自己做決定、會自己做選擇,人人都是平等的,在育兒上不應該以壓制、控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是應該接受、信任、尊重自己的孩子。
像上文我的朋友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在牆上亂畫,無論是講道理還是打罵,在孩子看來,自己的父母都在控制自己,不喜歡也不接受自己。
再加上他們這樣的年齡思想還不成熟,既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又存在逆反心理,自然不管不顧、我行我素了。當然不是說這種行為不應該制止,而是應該採用他們更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制止,下文就會介紹到。
無條件養育
再來說說無條件養育,正如字面意思說的那樣,無條件養育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既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改變而減少,也不會因為孩子的成長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減少,沒有任何條件,正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我愛你!
與之相對的當然是有條件養育,想要讓父母愛自己,那麼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識和要求去生活。比如必須要考個第一名回來,父母才會對自己和顏悅色、給自己獎勵,不然就是一頓打罵,所有的遊戲、玩具也統統被沒收。
這種情況相信在許多家庭中已經屢見不鮮了,但是所有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真的進步了嗎?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獲得成長,那也就不會有“不聽話”的孩子了;
事實上有條件養育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的孩子變得只有在有獎勵的情況下才學會自我成長,甚至會成長為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不懂得如何關愛他人的人。
我相信這並不是任何一對父母想要的結果,那麼我們該如何借鑑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和無條件養育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呢?
如何借鑑並教導孩子?
第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樹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父母沒有在一開始就做好思想工作的話,那麼後面所有的無條件養育方式都是在依葫蘆畫瓢,只是在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孩子是能夠察覺到父母的真正想法的。
所以一開始,父母就要認可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承認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他們需要被父母接受、認可、和尊重,他們也會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
就拿上文在牆上亂塗畫的孩子來說,在孩子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他只是覺得新鮮好玩。
在正確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父母會明白這也是孩子創造力的一種表現,就會以平等的姿態告訴孩子畫畫沒有錯,但是亂畫是不對的,然後為孩子提供畫畫本子或者專門提供一面牆讓孩子自己畫畫、自己把房間“裝修”得更加漂亮。
第二,推己及人,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體現無條件的愛
有時候可能父母不是很確定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會傷害到孩子,從而讓孩子覺得自己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父母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孩子會不會覺得受到傷害。透過推己及人這樣的方法,父母可以快速的發現不妥的地方,從而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成長在有愛的家庭裡。
第三,無條件養育不等於溺愛養育
無條件養育的確是不會因為孩子行為的改變和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減少對孩子的愛,但是這不是說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不知上進,家長們還要繼續放縱。而是既要告訴孩子錯誤之處,也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愛,從愛出發,以愛的姿態等待孩子的改正。
比如像上文孩子亂塗畫的情況,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牆面的裝飾就是請藝術家畫的,所以家長要做的是既要告訴孩子不對的地方,又要肯定孩子,為孩子提供選擇以及自我發展的環境。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就曾經說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愛,施教者必須是具有愛心之人,才能喚醒孩子矇昧的靈魂。”孩子需要教育,但是是有愛的教育,而不是控制式的教育。
無條件養育不像有條件養育一樣需要獎勵,孩子才願意主動、自主的成長,也不像溺愛養育一樣使得孩子成長為一個無法生活自理的人,它讓孩子自信、內心充滿愛,愛自己也會愛別人。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育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每一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法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教育獨特的孩子們。孩子的不聽話,或許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出錯了,我們可以借鑑阿德勒教育理念,嘗試用“無條件養育”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當然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多,大家也可以暢所欲言,說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