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測試: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而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同時,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區域性,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由此,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既然手機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如此之大,那麼,父母該如何應對“手機控”孩子呢?
1.規定時間,對犯規有懲罰
美國矽谷的很多高管,都會限制子女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比如禁止他們在非週末晚間使用數碼產品,並且週末可以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也很有限。
其實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因此,爸媽可以給孩子規定玩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就沒得玩,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遊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就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所致。
3.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出生前,他們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啥物,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麼物體,然後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裡劃一劃,那裡按一按,漸漸被裡面的新奇所吸引。
而且每當父母在用時,孩子也要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後,爸媽們請將手機和Pad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4.使用時,控制時間與內容
孩子上學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儘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遊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儘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體。
與此同時,父母還要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每次儘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
有父母會疑惑,一部手機就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嗎?或許未必。
但是,孩子對待手機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會影響他對待人生和未來的態度的。
在這樣一個智慧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但是,父母如果找準方法,手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就會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