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為什麼有的人幾十年練習一套拳,總覺得百練不厭,越練越有味。有的人三兩年就學10多套太極拳,不學新套路就會生厭。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如今,學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也有相當一批的太極拳愛好者,卻練著練著就停練了。拳友們很關心,派人去詢問,聽到的迴音卻是:“練著練著,感覺沒什麼意思。”對於這樣的人,許多人往往都從太極拳的健身角度來勸解,但是,人家卻說:“其他的體育專案也都有健身的作用。”於是,只好看著自己的隊伍中少了一位拳友。與此同時,有的拳友雖然還在練太極拳,但一直沒有出現內在感覺,甚至連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沒出來。為什麼會練著練著興趣索然呢?為什麼練了很多年太極拳卻沒有內在的體會呢?原因就是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他(她)們沒有體驗到獨屬於太極拳的特殊感覺;或者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練太極拳的方法。
一、內在感覺關乎能否練好太極拳 獨屬太極拳的特殊感覺藏在太極拳傳統的名稱裡。
過去,人們稱太極拳為“綿拳”,稱太極拳愛好者所從事的運動為“摸魚”運動。這些稱謂不怎麼正規,卻形象地描繪了太極拳內在裡的奧秘——行功走架時要“神穆穆,貌堂堂,氣象渾淪,虛錄具一心”,其情其景,其內其外,或纏綿悠悠,或隱隱約約,猶如在水中摸魚,猶如在天地之間尋找一片柔和的溫馨。其實,這是在做一種若明若暗、時隱時現、恍恍忽忽的內裡的運動。這種運動是把神意氣形所產生的內在感覺互動為陰陽變化,而這種陰陽變化,需要在時間的積累和身心深處的揣摩中來自然呈現,因為,這種微妙的內感很深奇,如果練太極拳的過程中不能反覆地默識揣摩這些內感,則不能說是一個很好的太極拳練習者,甚至會永遠在太極拳門外徘徊。而沒有內感的太極拳運動,老前輩們稱之為“空描”。意思是說這個人內裡邊沒有東西。以太極會天機,陰陽互根來演化宇宙變化之真髓,從某種意義上講,練太極拳時的內在感覺如何,是關乎太極拳習練者能否真正窺測到太極奧妙,能否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能否步入太極拳至高境界的關鍵所在。從目前的情況看,並不是所有的練太極拳的人都會出現內在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有與無、多與少、強與弱,與習練者練太極拳的時間長短有關,與習練者是否能沉下心來潛心研究有關,與習練者對太極拳陰(神意氣)陽(形體動作)的關係是否瞭然於心有關。
二、內在感覺含意深遠
當然,由於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及人的身心狀態和知識結構的差異,體現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相同師傳的弟子之間的內在感覺並不是一樣的。這也是太極拳後來分為許多流派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練太極拳中會出現以下的內在感覺。
(一)、行拳走架時的動觸感。太極拳雖然寓內在的修煉為行拳走架,但是,由於動中寓靜的關係,只要做到心平氣和,則雖動猶靜,練著練著身體的相關部位會出現相應的動觸感,比如熱、麻、脹、冷、動、酸、跳、等佛家坐禪所說的“八觸”。如果內氣充足,則雙足,兩腎,十指尖都暖融融的,冬天在室外練拳,甚至都不用戴手套。
(二)、靜中寓動的整體感。由於太極拳講究開合相寓、內外相合,所以,行拳走架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形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整體感,這種整體感是自己與天地融為了一體的特殊感覺,彷彿自己的心意一動,則內氣與外氣融合在一起,從而催發形體產生起承轉合的變化,這種變化,招招相連、式式相接、內外一如,意氣不二;這種變化,和宇宙的運動相契合,和大自然的變化共起舞。
(三)起始、執行、終止、變換過程中的氣感。行拳走架時,心中的一靜一動,所孕育的起始、執行、終止、變換,會自然而然地節節貫穿,舒緩而動,悠而蕩之,手背及小臂的毛孔蠕動可知,人體與空氣的摩擦隱約可覺。此時,悠悠盪漾的內氣透過勁源或勻布周身,或與外氣融合;兩膊相系時若氣絲相連,上下相隨時如有氣團移動,如是,動作雖緩慢放鬆,則內裡的力量無堅不摧。進入這種狀態,其內在的身心愉悅難以言表,置身其境,方知神意氣所催發的形體動作是如此的美麗和高貴,內氣的充盈是如此的豐富和舒適。行功走架中的內在感覺,遠遠不止這些。有些狀似石火電流轉瞬即逝,有些雖搜遍人間的所有詞彙而難於言表。雖然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很多內在感覺會自然呈現,但是,我們不能過多的流連於此,還要更進一步錘鍊自己從繁到空,如是,則繁雜的內在感覺漸漸消失,萬法自明,陰陽孕育、無形無相、無我無為的更高境界,才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呈現。
三、內在感覺是太極拳錘鍊身心的重要環節
當然,內在感覺並不是飄忽所以,了無痕跡,只要我們去細心揣摩,還是有許多規律可循的。
第一,要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多體會“心中一靜”。心不靜,則意不專,意不專,則內氣催姿勢的感覺就出不來。如何做到“心中一靜”呢?楊式太極拳老六路中提供的方法是:意想胸中有一“ 十”字,動作轉換的間隙,意氣從“十”字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往中間集中,或“十”字逐漸縮小到無,這時意念一空,勁源的氣勢鬆散而出。這種感覺就是“心中一靜”。
第二,要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多體會放鬆,也就說,要身心放鬆地、特別自然的練拳。老前輩們認為,太極拳是鬆柔的藝術,這門藝術如果脫離了這個原則,就失去這門藝術的風采了。如何做到放鬆。最主要的就是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意在先,內氣催姿勢”——每一個形體動作都不用力,每一個形體動作都是被神意的力量給催發出來的。這種力量是一種內氣和外氣交融的內功。如此身心放鬆地進行練習,自己就會逐漸感覺到這種內氣和外氣的交融,這種內在的感覺出現了,就表明自己放鬆得很好了,也表明透過練拳,身體的神經靈明度加強了。
第三,我們知道,太極拳是意氣之功,這種意氣之功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表述的整體性。如果沒有了這種整體性,就不可能達到“發人到丈外”的境界。如何把這種整體性練出來呢,唯一的訣竅就是一定按太極拳拳理去打拳,比如,行拳走架的過程中,要體現開合相寓、內外相合、上下相隨、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陰陽互根等。當然,這種整體性還有具體的練法,比如,在行拳的過中做到“一身背五弓”;強化三道氣圈和意念造型的訓練等。
第四,要松腰。太極拳從大的整體來說,要神意做主宰;從軀體動作來看,要做到腰為主宰。如果能經常進行松腰訓練,則可使上下之氣血沒有了阻隔,從而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內裡的感覺將會很明顯。以後進行揉手訓練時,倆人一搭手,對方意氣之輕微的變化,自己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如果輕輕放鬆自己的腰部,則這種意氣之力會到腳下,產生一種反作用力,從而把對方輕鬆地發出去。總之,體味太極拳的內在感覺,既是一種技藝的探索,也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正所謂:天地是爐鼎,身心本日月;神意為主宰,變化生妙覺;無極化太極,風光無疑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