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被滿足就威脅爸媽?這種方法專治孩子玻璃心

自從當了媽媽,最讓我煩躁的是孩子哭,特別影響家庭和諧!

娃一哭,姥姥馬上就說:“你快給他啊!別讓孩子哭!”娃爸反倒說:“不行!孩子不能慣!”

今天想跟寶媽們嘮嘮的是延時滿足和及時滿足,延時滿足專治孩子玻璃心。

關於延時滿足和及時滿足,很多寶爸媽存在疑問:延時滿足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嗎?及時滿足會嬌慣孩子嗎?

01

延時滿足≠單純等待

《棉花糖實驗》

延時滿足這個詞來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實驗者將一群4~8歲的孩子面前分別放了一顆棉花糖,同時告訴孩子:

“我現在要出去,等我回來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吃棉花糖我將會再給你一顆糖,如果我回來後棉花糖沒有了,你將什麼都得不到了。”

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禁得住誘惑,等待實驗者回來後得到了第二顆棉花糖,而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實驗者回來之前就將棉花糖吃掉了。

經過數十年的跟蹤,實驗者發現:

大部分禁得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35歲時生活境遇(包括是否有吸毒、工作職務和收入高低、人際關係等)的 

優秀程度高於

沒有禁得住誘惑的孩子。

延時滿足不是讓孩子單純等待,而是要讓孩子懂得: 面對責任、苦難和不當誘惑時,忍耐和擔當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功。

02

及時滿足≠百依百順

有人說:想讓你的孩子無限痛苦,就對他/她百依百順。

孩子想要什麼馬上就能得到什麼,這樣一味地滿足孩子並不利於他/她未來的發展。

真正的及時滿足不是溺愛孩子,而是在不影響孩子應盡責任(如完成作業、不影響他人、社會責任等)的前提下,家長及時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

及時滿足是有前提的,當孩子有正當需求且沒有影響他人和自身的時候,家長應該給與滿足。

重要的情感需求

(如安全感、愛和尊重的感受)長時間得不到滿足,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擾,各種心理病症和反社會傾向等不良行為出現的機率也會提高。

其實,延時滿足和及時滿足沒有好壞之分,是兩個必要且常用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確定這兩個教育方法的使用時機和界限。

03

延時滿足——培養孩子自控力

對上面實驗物件的性格進行分析,一開始就吃了棉花糖的孩子的自控力普遍低於最後得到兩顆棉花糖的孩子。

自控力是大家公認的成功人士的必備成功要訣, 延時滿足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離成功更進一步。

延時滿足需要提早教育

延遲滿足教育可以培養孩子好的處事方法和行為習慣。

比如:

等待別人說完話再插話是講禮貌的行為,

做完作業再看電視是好的時間管理行為,

幫助爸爸媽媽收拾好碗筷再去玩是鍛鍊自理能力的時機……

當家長制定這些規則的時候,往往孩子不願意配合:“不,我現在就要說話/我現在就要看電視/我現在就要出門玩!”

所以,教育孩子學會延遲滿足自己,需要家長提前有準備地進行訓練。

3歲左右的孩子對時間和自我認知逐漸成熟,溝通也基本沒有障礙,這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教育。

04

延時滿足——把握好度

在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教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0-3歲的孩子要及時滿足

回想一下孩子剛來到世界上的那段時間,每天晚上嘶聲力竭地大哭,哪個媽媽不是從床上彈起來,以最快的速度餵奶?

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滿足他們的需求比進行延遲滿足教育更為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需求上都處於相對的高需求狀態,他們

需要透過滿足來建立安全感

在這個階段,安全感不夠的孩子會出現頻繁吵鬧、情緒不穩定等表現。

02 一定要兌現“延遲滿足”的承諾

試想一下,如果在棉花糖實驗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會是怎麼樣的感受:

1、15分鐘後,實驗人員沒有出現;

2、15分鐘後,實驗人員出現了但是沒有兌現承諾,即給予等待了15分鐘的孩子雙倍獎勵。

以上任一一種情況發生時,對於願意等待的孩子們來說都是一種傷害,他們會在心裡暗暗後悔,早知道就該吃下那塊棉花糖!

同理,當你的延遲承諾不僅是延遲而是不存在時,孩子會感覺到欺騙,並且從此不再願意接受延遲,這樣的“延遲教育”可以說是完全無用了。

03 不要為了延遲而延遲滿足

我們再試想一下兩個場景:

爸爸在沙發上玩手機,3歲的孩子過來表示餓了要喝奶,爸爸想到自己手裡的一局遊戲還沒有打完,又聯想到“延遲教育論”,於是心安理得地讓孩子等一等。

孩子受到驚嚇求媽媽抱抱,媽媽想到延遲教育論,簡單地安慰了一下孩子,表示等下再抱她。

看完了以上舉例,是不是覺得延遲教育透著一絲傷害?

實際上,

孩子正常的生活及情感需求是不太適合被延遲滿足的

,即便要延遲也確實是基於一些客觀原因。

比如,孩子餓了要吃東西,但是媽媽手頭上確實有一個很急的工作或者家務還沒有處理完,不得不讓孩子等一下。

孩子在超市裡哭著要買玩具,爸爸想到家裡的玩具充足,表示這個玩具要等到孩子生日再買。

在這些情境中對孩子進行延遲教育才能達到培養孩子忍耐力的目的。

而為了延遲而去特意地製造出延遲滿足效果的行為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EN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5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不被滿足就威脅爸媽?這種方法專治孩子玻璃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