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黃金,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唐代詩人陸龜蒙在《黃金二首》中曾經寫道:“自古黃金貴,猶沽駿與才”。黃金因其特殊的色澤和稀有程度,從古至今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硬通貨和裝飾品。黃金同銀、鉑金一起被稱為首飾貴金屬,人們喜愛它散發出的耀眼的金屬光澤。由於黃金代表著財富,因此無數人對於黃金和類似於黃金的事物趨之若鶩,歐洲大陸的鍊金狂潮就是源於人們對於財富的強烈渴望,希望能夠找到“賢者之石”以點石成金。
在漫長的歲月之中,各國文化中基本都有著對於黃金的讚美和肯定,人們對於黃金的喜愛也因此幾乎根植於血液和基因之中,總是會被閃閃發光的東西吸引,也總是喜歡用黃金去裝飾其他事物。隨著技術進步,黃金被用於裝扮雕塑、為畫作上色,甚至可食用金箔也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由於黃金無法被人體吸收,所以少量食用黃金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然而在現代醫學還沒有在歐洲出現的時候,卻有不少人把黃金當成治癒百病的良藥和長生不老的秘方,而且使用劑量還大得驚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金,化學符號為Au,原子序數79,質地柔軟,延展性強,性質非常穩定。自古以來,人們都追求著長生不老。由於黃金不會腐爛也不會變色,人們就想透過服用黃金來獲得黃金不老不腐的特點,從而得到長生不老。
早在公元前2500年之前,中國人就開始研究黃金和長生不老的關係。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曾記載:“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由此可見,中國古代道家和煉丹家對黃金的崇拜。《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金器煮汁頻頻含漱”的方法,意思是用黃金製作的器皿煮的東西漱口,能夠讓人健康長壽。
相對而言,這些嘗試方法還算安全的,至少黃金不溶於水,人們不會真的把金吞進去。古代也有吞金自殺的說法(那是因為黃金太重,會把腸胃砸穿,並不是因為純金有毒),所以人們不會隨便吞食塊狀金。
不過在歐洲,畫風就不太一樣了。隨著中世紀鍊金術狂潮的興起,人們開始致力於尋找可以飲用的黃金,但是因為黃金性質太穩定了,人們一直都沒找到能夠溶解黃金的溶液。直到1300年左右,一名鍊金術師發現了王水。王水是由濃硝酸和濃鹽酸混合而成的,溶液通體呈現鮮豔的橙紅色,有著致命的腐蝕性。依靠這種超強的氧化性,王水能溶解黃金,把黃金變成一種氯化鹽——氯化金(AuCl3)。
黃金終於如人們所願的變成了液體狀態,但是它還是不能飲用——這種氯化金有著強烈的腐蝕性,一口吞下去別說長生不老了,命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些,這種金燦燦的溶液的發現鼓舞了他們,彷彿長生不老就在眼前了一樣。
十六世紀時,一名叫帕拉塞爾蘇斯的術士開始大力推行這種溶液。他認為這就是讓人身體不腐不滅的良藥,甚至開始鼓吹它能夠治癒一切疾病、甚至能讓死者復活。實際上,它並不能復活死者,還有可能會燒壞死者的骨頭。對於活著的人來說,這種溶液不但不能帶來健康,還會引起嚴重的腎損傷,引起一種叫"黃金熱"的疾病。
我想,早知道事情會變成這樣,人們就該在黃金不能飲用的時候就放棄它。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發現長生不老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如果不能與天地同壽,那至少要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吧。
在“黑死病事件”過後,人們對健康的渴望達到了極致,而人類又是健忘的,在這種急切心理之下,人們又把視線轉向黃金。不過這一次,主角從鍊金術士變成了醫生。氯化金又被撿了起來,做成了藥丸——為了增加這種藥的"藥效",他們還在藥丸表面包上一層純金。感謝這層純金,它讓裡面的氯化金無法洩露出去,沒有造成太慘烈的後果。不過可憐的患者只能白白地用高額醫藥費來支付黃金藥丸“人體一日遊”的門票了。當後世之人讀到有關於這些事的記載,哭笑不得之餘,大概也只能安慰這些患者往好的地方想想,他們至少沒有因為庸醫而丟掉性命或腎衰竭,只是損失點兒錢而已。
在十七世紀的藥典中,我們能夠看到金的身影。不過除極少數庸醫外,正規的執業醫師是不會使用它們的。畢竟金的藥用價值還沒有得到證明,醫生可不敢隨便用患者做實驗,畢竟這種事情搞不好還要吃官司蹲監獄的。
不過含金藥品能夠打著健康長壽的噱頭獲取巨大利潤,這一點倒是吸引了不少江湖郎中和姦商。不過幸運的是,為了牟利,售賣黃金藥品的人並不會真的使用純金,而是在其他金屬外層鍍金、或者是在藥劑表面懸浮一些惰性的黃金微粒,這讓它看起來金光閃閃,其實並沒有什麼作用。這倒是讓我想起了今天那些愛吃包著金箔的食物、喝金箔酒的土豪,他們享用的黃金,可能也只起到一個心理滿足的作用吧。
到了十八世紀,人們終於放棄了金有著神秘魔力的荒謬想法。醫生們開始採納化學家的意見,不再嘗試含金的藥物。有關於金的藥用史似乎該沉寂下來了,但是實際上,金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十九世紀,梅毒席捲歐洲,人們忍受著梅毒的折磨卻束手無策,包括貝多芬、舒伯特、舒曼、福樓拜、莫泊桑等在內的諸多名人也不幸罹患。醫學界在研究梅毒療法的時候,又把金放上手術檯。雖然在這個時代汞治療法更受青睞,不過還是有少部分人嘗試金治療法。不知道是因為巧合還是什麼,這種藥物似乎真的抑制住了梅毒,梅毒的症狀開始自行減輕。後來的科學家推斷,這可能只是因為梅毒正在發生變異,所以症狀才發生了減輕。但無論如何,金治療法開始鋪天蓋地的推廣開來。
因為含金藥劑成功“擊退”了梅毒,這些藥劑又以藥丸、含片、鹽粉,甚至注射劑等形式出現。不過它不再作為長生不老的秘方,而是成為了治療酗酒的良藥。經過現代醫學證明,酗酒也就是酒精成癮根本就不是一種病,不需要特意治療。不過當時一位名為萊斯利?基利的美國醫生,卻一口咬定酗酒就是一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可以透過他的藥方得以治療。他一天給患者打四針黃金試劑和他特製的藥水,他認為這樣就能治好酒鬼們,美國的酒駕數也會隨之減少。
這些試劑裡面真的含金嗎?雖然這名醫生沒有公開處方,但是他所開的藥劑經過後世的檢驗,裡面並沒有金元素的化學反應。不過有意思的是,人們在裡面發現了大麻、嗎啡、可卡因、阿托品等毒品以及酒精的成分。說是治療酒鬼,其實是讓酒鬼染上毒癮。這真的很讓人震驚。
在這位基利醫生的藥最為流行的時候,在全美國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在藥店找到他的藥。因為這種藥注射起來會讓人感覺又麻又暈,孩子們都管他叫"麻藥",甚至當時的人們形容昏昏沉沉,都說像是吃了在基利醫生診所裡面開的那種藥。人們在基利醫生去世後才發現這種藥品的怪異之處,然而他已經入土了,我們還能把他怎麼辦呢?
上面的故事聽起來讓人感覺黃金就是一個健康殺手,除了好看一點兒,沒有任何醫用價值,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透過現代醫學的研究,人們把金製作成膠體狀態,並將它用在電子顯微鏡檢查中,我們的蛀牙也是金合金材料填補的。此外,人們對金的研究還延伸到了奈米級別。人們發現奈米基本的金顆粒可以優先在癌細胞附近聚集,這有利於醫學界更早做到定點消除惡性腫瘤。事實證明,如果金得到合理運用而不是胡亂臆想,就能夠應用於醫學界,真的成為救人性命的法寶。
雖然在首飾界,銀可能不如金顯眼,可是在醫藥界,銀的名氣要比金大。早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就發現銀器能殺菌消毒。人們在牛奶罐裡放一枚銀幣,牛奶就不會輕易變質。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用法,中醫常用銀針來進行針灸,就是因為它不會感染皮膚,我國苗族、藏族居民也有用銀碗喝水更健康等說法,而且這個說法也有現代科學依據。據試驗表明,0.001摩爾的銀離子就能殺死五百毫升水中的細菌。而銀性質比金活潑,銀在水裡會發生極其微弱的水解,形成銀離子。僅僅是這些微量的銀離子,就足以殺死碗裡所有細菌。
既然銀這麼好,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還真不是。當人體攝入過量的銀離子時,會引起銀中毒。中世紀時,貴族們所有的餐具都是用銀製品,日積月累之下,攝入的大量銀離子會讓他們的皮膚變成微藍的顏色,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這個人具有貴族血統。實際上在今天看來,這位貴族應該是銀中毒了。不光是古代,就在當今,也有過量攝入銀導致銀中毒的例子。美國一位政客,斯坦?瓊斯聽說銀能殺菌,為了抵禦“千年蟲”,他吞下了大劑量的膠體銀,結果引發了嚴重的銀中毒,皮膚都變成了灰藍色。不過這個人的心態比較好,人們問他的皮膚是怎麼回事時,他都告訴這些人,"我是在為萬聖節做練習呢"。
說起來,無論什麼東西,都要用在合理的地方,使用適當的劑量,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金、銀的醫用史實告訴我們,就算是貴為金銀,用錯了地方,也是一文不值的。就算找對方向,用力過猛也可能害了自己。唯有找對方向,適當用力,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參考資料:
《黃金二首》
《荒誕醫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