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家庭教育的重要誤區:孩子學什麼與他未來做什麼,沒有任何關係。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根據一些學員提問,本文我們分析一下心理操縱對孩子們、兒童教育以及他們的性格塑造的影響。

1.這代孩子普遍沒有慾望,原因是?

大家都普遍發現,我們現在的教育出了問題,這代孩子出了問題,這代孩子出得最顯然的問題就是低欲綜合症。

在這段時間我做的這些夏令營裡面,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們普遍沒有慾望。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其中有一種原因很容易被我們忽視。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那就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教育變成了一種欣賞精英、培育精英,包括我們給孩子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是在強調這一點。

比如宣揚學霸,宣揚一種精英的模型,孩子們在這過程中就用一種非常精緻的、利己的、功利性的方式來學習,所以我們把這種現象也看作是一種心理操縱。

這種心理操縱就是整個社會彌散出來的一種精英模型所給孩子們產生的一種心理操縱。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至少我們那代人沒有這樣的一種意識。

但一旦這種意識從社會開始一步一步地滲透,進入到孩子們的心靈的時候,滲透進入到學校教育,滲透進入到父母們的心靈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們培養方式就變了。

就像我今天看到的一個案例,一個孩子暑假想去學游泳,他父親帶他去,學了沒幾天他就不學了,為啥?他說,“人家每個人都能遊好遠,而且游泳動作很標準、很漂亮。”

孩子在這過程中體驗到的是挫敗感,也就是說現在的孩子們進入到任何一個學習課堂、培訓學校,他們感受到的全部是這種挫敗感。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2.孩子從哪裡找自卑的補償?

原因就是孩子們在這種過度內卷的教育模型中,每個孩子都在追求的一種精緻的一種精英的一種模型。

就是精緻的養育加精英的這種教育模型,導致孩子們不斷地在各個領域受挫。就使得他們在與同齡人比起來,會覺得自己似乎有某種缺陷。

是一種生理的缺陷?

還是心理的缺陷?

還是思維的,智商的,情商的缺陷等等?

這種缺陷會讓孩子們覺得有一種心理上的自卑感。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在這種自卑感的作用下,孩子們當然要產生一個關於自卑的補償,就是我要補償我的自卑,我在哪裡能找到補償呢?

有些孩子透過玩網路遊戲來得到補償。因為網路遊戲會給人一種虛幻的成就感,孩子們在這過程中獲得一種對自卑的補償。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一下你正在為錢奮鬥,還是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奮鬥。

還有些孩子甚至玩遊戲都玩不好,那麼這孩子就會對遊戲也放棄,這聽起來似乎又是一件好事兒。

但是像這類孩子,由於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學校生活中已經是挫敗感了,然後他們在遊戲世界裡面也得不到成就感,他們就會變得更加自卑,然後把自己封閉起來,就變成了一個不斷被邊緣化的孩子。

3.孩子精心培養為什麼也失敗?

這樣說起來,似乎這種競爭失敗的孩子很可憐,似乎他們就培養受挫,似乎他們就被養廢了。那麼那些透過精緻模型、精英模型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是否就成功了呢?

也不會。

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精緻模型和精英模型培養的孩子,他們只是在社會生活的某一些方面,他們產生了一種就是很強的一個長板。

但是事實上除了這個長板以外,在其他方面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甚至包括生活的基本需求。

有些孩子想洗衣服,給他洗衣機,他都不知道該怎麼操作,他看了一圈洗衣機不會用,回去手洗也不會洗,乾脆就不洗了。

也就是說這些孩子被寵壞了,他們有種無能感,這種無能感也引發了他們的自卑。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社會的孩子們為什麼會變得低慾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普遍是自卑的。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那些所謂的學霸,或者所謂的在某一種培訓學校裡面獲得某一種優勢感的這種孩子,他們就拼命地去追求這種優越感。

透過追求優越感來減少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自卑。

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是用在某個領域的一種優勢感來掩蓋自己潛在的自卑感,也正是因為他們自己知道在很多領域他們是無能的。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我們安排的很多活動,他們為什麼不參與?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無能的。

他們透過不參與,透過降低慾望,透過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優勢感,所以這些孩子也會變成低慾望的孩子。

每代孩子都有每代孩子的責任與使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0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你的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卻對手機遊戲上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