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教育學堂
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掌中寶。做母親的可以為孩子犧牲一切。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當你不注意的時候,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這時,最內疚的莫過於孩子的母親。
張麗是一名廣告設計師,為了孩子,自打懷孕就辭職在家。孩子出生後更是眼不離娃的專心照顧寶寶。對寶寶的教育和體能都非常的重視。她的女兒愛游泳,她就經常帶她去游泳館。
在她女兒3歲時的,她獨自帶孩子去游泳館游泳,等中午的時候,她怕孩子餓,把她帶離水池,讓她在池邊的長椅上坐著等著她去買吃的。
孩子平時很聽話,張麗也很放心的把她留在那去買吃的,可還沒走到商鋪那時,她發現寶寶跟過來了。當時她女兒頭髮還在淌著水,渾身哆哆嗦嗦的,嘴唇都紫了。
張麗頓時就自責不已,甩手就給自己了兩個耳光。趕緊把孩子抱到泳池裡。幸好,水池水溫高,孩子一會兒也就緩了過來。
寶寶還小,可能不會很好的表達自己身體的不適,如果這個時候,照顧寶寶的人不能及時的發現寶寶的異常,很容易使寶寶生病。
尤其是嬰幼兒,他們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本領,當他們的體溫過低時,我們很難能及時的發現。
兒童體溫過低
兒童體溫過低是他們的體溫降低到正常體溫水平以下,即35攝氏度以下。當人體溫度低於這個溫度水平時,人體的溫度調節機制便會失效。
體溫過低通常是由於人的皮膚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而得不到充分保護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當嬰幼兒體溫過低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兒童和嬰兒的體溫過低:你應該知道的
首先,重要的是要知道人體可以透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散發熱量。這些包括:
輻射:人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溫度梯度有所不同。例如:人在高燒時,會透過裸露身體進行物理降溫。尤其是高燒40度以上的,醫院的處理辦法除了藥物就是解開所有的衣服。讓身體溫度輻射到空氣中以達到降溫的目的。傳導:這是透過與不同溫度物體的表面接觸時而發生的。例如:天冷時,人們會用熱水袋捂手。這就是透過接觸溫度更高的熱水袋,將熱量傳遞到手上,來達到暖和的效果。蒸發:這是將體液轉化為蒸汽或氣體從而損失熱量的結果。例如:天氣炎熱的時候,身體會增加排汗量使身體溫度保持平衡。兒童體溫過低的原因
體溫過低症可以發生在任何人群中,也可以發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季節。嬰兒和幼兒最有可能受其困擾,因為他們的身體仍在發育。因此,調節溫度的機制尚未完全成熟。
造成兒童和嬰兒體溫過低的最常見原因是:
穿的衣服不夠暖和。有些寶寶喜歡玩水,經常會把衣服弄溼,此時,如果看護寶寶的人沒能及時發現,寶寶長時間穿著潮溼的衣服便有可能會造成體溫過低。現在很多家長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經常讓孩子自己洗漱,若在早晨孩子洗漱時把衣服弄溼了,他們為了避免被責備,也可能會忍者不說,冬季天氣寒冷,如這個時候,孩子穿著潮溼的衣服去戶外也很容易造成體溫過低。在某些情況下,當孩子發燒時,父母會嘗試透過使其暴露於低溫環境(低溫水浴,風扇等)來降低溫度。由於溫度的突然變化,這可能導致溫度調節機制功能紊亂。兒童體溫過低可能是由於在低溫環境下,對低溫的保護不足所導致的。因此,瞭解兒童溫度過低時的症狀很重要。
體溫過低的症狀
兒童和嬰兒的身體會發抖。此外,他們的皮膚可能會變涼,顏色可能發白,但也有很多的嬰兒,他們即便是很冷,皮膚仍然是粉紅色的。他們的呼吸和脈搏減慢。另外,他們的反應會變得遲鈍。嬰兒尤其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家長需要特別注意他們的皮膚的溫度,行為的改變和食慾不振。因為他們無法告訴你自己很冷。
當嬰兒體溫過低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不要讓孩子立刻到溫度很高的地方。加溫要循序漸進,驟熱對寶寶的傷害也很大。脫掉他們可能穿著的溼衣服。增加衣服的厚度。切記,千萬不能在他們裸露的皮膚上直接施加熱源,若是用暖水袋、暖水瓶等高熱量的物體需要在中間墊一塊布。否則可能會導致皮膚灼傷。如果你發現寶寶的體溫過低,讓寶寶逐步暖和起來很重要,如果各種操作之後,症狀還不能得到緩解,則需要送醫治療。
當你發現寶寶體溫過低,情況比較嚴重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首先將孩子放在盛有溫水(而不是熱水)的浴缸中,直到你看到孩子的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為止。然後,幫孩子擦乾,穿上暖和、乾燥的衣服,帶入溫暖的房間,並且在有必要的時候用毯子把孩子包裹起來。就像嬰兒一樣,你可以抱著他,用自己的身體的溫度幫他取暖。另外,給孩子戴上帽子並穿上厚實的襪子。
準備一些熱飲,或一些軟糯的稀粥。通常,這些手段之後,孩子的體溫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恢復過來。如果孩子情況比較嚴重,沒有很好的恢復,甚至情況變得更加糟糕起來,那還是即可就醫為最佳。
育兒寄語:也許你會覺得孩子體溫過低的情況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會很常見,其實不然,向這種體溫過低的極端情況確實很少見,可也確實是存在的。
有些寶寶喝水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弄得滿身都是,若沒有及時更換乾淨的衣服,他們的身體極有可能會發生輕微的溫度過低的現象。寶寶長時間的處在體溫過低的狀態,對他的健康和發育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的。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