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的三個“壞”習慣,是引發孩子積食的“幕後黑手”,快停止

由 習國防 釋出於 健康

俗話說:“胃不和則不安。”

文|幸孕姐(高階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入秋後,氣溫變得越來越低,家長在照顧孩子時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食慾突然變差了,經常容易感冒,吃東西不消化、積食等等 。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如果出現積食的問題,人體脾胃運化受到影響,身體健康狀況會逐漸變差,不僅孩子遭不少罪,家長看著也心疼。

但其實,不少孩子的積食問題很可能是家長的餵養方式不當,以及發現不及時造成的,尤其是幾種異常表現,很容易被忽視。

幾種表現說明孩子積食了,家長要注意

1、睡眠不好、磨牙

孩子積食說明食物在體內不消化,很容易引發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睡眠質量肯定會受到較大影響 ,出現睡夢中躁動不安、失眠多夢,睡前哭鬧不止的現象很常見。

2、食慾不振

如果孩子積食了,肚子裡的食物堆積不消化,很難排出體外,那麼就吃不下其他東西,在進餐時就會表現出胃口不佳、食慾不振、挑食厭食的狀態。

3、口腔異味

胃裡堆積的食物發酵後會產生較大異味,並且上升到口腔內形成口氣,如果孩子說話時嘴裡一股酸臭味,不要懷疑,多半是積食引起的。

除此以外,口腔異味往往還伴隨著舌苔變厚,正常健康的舌苔應該是血色紅潤的,若是孩子舌頭厚重而且發黃,也是積食的表現。

4、臉色蠟黃

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臉色紅潤有氣色,反之,如果經常面色發黃、精神狀態較差,就會讓人覺得身體不好。

如果孩子表現出臉色蠟黃,很可能是由於胃裡堆積了太多食物不消化,營養無法被人體吸收,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引起的,說明寶寶積食了。

孩子年齡尚小,即便是身體出現了某種不適,也難以用恰當的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所以需要家長留心關注,一旦發覺以上幾種異常,最好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家長的三個壞習慣,是導致孩子積食的“幕後黑手”

1、過度餵養

  • 奶粉太濃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小月齡段的寶寶身上,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吃不飽,在衝奶粉時就特意衝得越濃越好,這樣才能把娃喂得白白胖胖。

但實際上小寶寶脾胃功能並未完全發育,奶粉過於濃稠很難消化,會大大增加積食的可能性。

  • 食物過量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如果每一餐的食物攝入過多,一個勁讓孩子多吃點,也會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影響消化系統運作,引發積食脾虛等問題。

2、飲食不均衡

  • 錯誤方式

只吃雞鴨魚肉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導致食物在體內難以消化,營養也無法充分吸收,脾胃承受不住,因而引發積食。

  • 正確方式

飲食上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消化吸收,避免積食。

3、食物不當

  • 調味品

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做輔食的時候,想著食物裡沒味道,適當加點鹽或其他調味品會更好吃一點,但實際上,一歲前的寶寶不適合攝入調味品,容易增加脾胃和代謝負擔,引發積食或脾虛等問題。

  • 蔬菜汁、水果汁

被榨成汁之後的蔬菜和水果中的營養成分已大量流失,含糖量非常高,對孩子的脾胃並無好處。

  • 菠菜、韭菜

其中富含草酸,與人體內的鈣質結合易形成草不易吸收的草酸鈣,抑制鈣質吸收,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綜上所述,家長在餵養時要多加註意,尤其是以上幾種錯誤的飲食方式,應儘量避免,否則造成孩子積食還不自知。

兩個小妙招可健脾消食

1、保持飲食清淡

孩子的食物應該以清淡滋補有營養為主,遠離大魚大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注重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幫助孩子調理好腸胃。

2、捏脊療法

家長可在家自行給孩子按捏脊柱,加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有利於孩子發育得更好。

具體手法:

將孩子俯趴在床上,雙手捏住脊柱,從上向下按捏,每天早晚來回按捏幾次,可以緩解孩子積食、便秘、消化不良和腹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