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中小學生相繼回到校園,開始新學期的學習。近日,醫院接診了不少患有多動症的學生。醫生表示,不少兒童多動症發病也有家長因素。
孩子多動症暑期有好轉,開學又犯了
“醫生,這孩子在暑假期間明明有了很大的好轉,怎麼開學才幾天,又跟以前一樣了?”開學沒幾天,二年級的明明(化名)就被媽媽帶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童保健門診就診。明明的媽媽失望而焦急的神情溢於言表:孩子的多動症又犯了。
開學一週,兒童保健門診人滿為患,來就診的基本是學齡兒童,也有部分幼兒園小朋友。
明明去年被確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多動症”。二年級剛開學沒兩天,明明的老師又來找家長了:注意力不集中,別人開始寫題目了,只有他還在磨蹭,老師的催促也不聽。無奈之下,明明的父母只能帶著明明前來就診。
原來,從一年級起,明明出現作業拖拉、粗心,需要大人督促的情況。因為做得太慢,父母不斷催促,明明就很容易生氣和頂嘴。在課堂上,明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做小動作就是發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疏導,症狀有所改善。
為何經歷一個暑假,多動症再犯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陳敏華介紹,上學期間,無論是學校的課程安排,還是父母輔導都有規律性,一旦放暑假,就很難有組織、有規律地學習,生活容易混亂。
發現這些症狀,需要儘快就醫
陳敏華介紹,多動症表現為多動、衝動、注意力渙散,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男女比例為4:1,男孩主要表現為多動,女孩表現為注意力缺陷,上課思想遊離。但是不少家長早期發現不了,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哪些症狀需要格外警惕?學齡前兒童持續注意力只能維持1到2分鐘;中午不睡午覺,不收拾玩具,即使提醒後也不執行;動作不協調,4歲不能單腿立;語言發育慢;不顧危險爬上爬下,和陌生人熟絡得太快;對同伴有攻擊性;經常意外受傷;話多,喜歡插嘴等。陳敏華提醒,家長需要全面瞭解多動症患兒的身心特點,學習科學的育兒理念,才能恰到好處地管教孩子,否則一個暑假、一場旅遊、一個不恰當的安排,都容易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
“一旦確診為多動症,要啟動藥物治療為基礎、行為矯正、父母培訓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模式。”陳敏華提醒,如果小時候沒進行規範治療,青春期會導致孩子學習困難、交友困難、網路成癮等一系列併發症。成人期也更容易導致婚姻、事業失敗,育兒困難,甚至會出現一些反社會人格。
如果學齡前孩子有上述預警訊號中所描述的絕大部分症狀,家長就要引起警覺,儘快就醫。
家長要調整心態,過度焦慮會加重孩子病情
陳敏華介紹,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問題。除了小患者自身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家長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以理解,但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心理預期,會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孩子的情緒往往和家長也有關係。很多家長都蠻焦慮,有的還會對孩子動手,說一些指責性很強的話語,讓孩子情緒上很受影響,會加重孩子多動症症狀。
飲食上,家長要給孩子控糖,咖啡、蛋糕、奶茶、巧克力要少吃。對於肥胖孩子,需要多做一些中高強度的運動,可以緩解多動症。
在孩子的行為矯正上,需要家長配合,可以為孩子設立合理的目標,用積分、代幣等形式激勵孩子。只要孩子有進步,就要給予獎勵,如果孩子沒有達到預期,也需要及時批評指正。 通訊員 傅軒 記者 陸康潔
(揚州日報-揚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