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未必難出貴子|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 魯珊

這幾天高考分數公佈,“寒門難出貴子”“階層固化”等論調又起,認為受制於教育資源等因素,寒門孩子想要出人頭地,越來越難了。

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有不同,有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有的孩子早早幫助父母挑起生活重擔,有的甚至在成長中就失去了父母庇佑。然而,這些真的是決定未來的因素嗎?

湖南考生鍾朋辰,查分數第二天就趕去幫清潔工媽媽打掃衛生,他考了652分。江西考出663分的徐皛玥,來自省內西北偏遠的貧困縣,12年求學生涯都在縣城完成。

不只是高考。不久前,先後考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讀研究生的河南姐弟倆成為新聞人物,他們的父母在武漢賣了16年炕餃,一家四口“會師”地大的合影,飽含了這家人奮鬥的艱辛與喜悅。另有兩位從大涼山走出來的畢業生,畢業致謝刷屏網路,兩位少年吃過的苦,走過的路,都將被閃閃發光的未來所酬謝。

“寒門難出貴子”式的論調,挾帶著階層固化的焦慮,真正擔心的是階層差異透過代際而傳遞。的確,個人或群體的社會地位能否透過自身努力而變化,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一個社會能夠創造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是社會充滿活力的象徵,也是社會活力的源頭活水。

其實,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本身就是衝破僵化體制、暢通社會流動的偉大實踐。

從過去文盲率高達80%,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超過15%的人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知識改變命運”是幾代人身上最鮮明的印記。如今,身份、地域、公共服務與資源等藩籬被徹底打破,一個人只要揣上夢想,就能說走就走,追夢逐夢。只要足夠努力,北大保安7年後就可以成為北大學生;只要足夠堅持,50歲也可以考第21次高考。上個月,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平臺上線,338所高校50萬門課程免費開放,這是知識的門檻被抹平。

人不能選擇出身在什麼“門”,但命運的主動權始終在自己手上,因為全社會對公平的努力,對奮鬥的嘉許從未減弱。事實上,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追夢人以出彩機會,本身就是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

【編輯:商佩】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51 字。

轉載請註明: “寒門”未必難出貴子|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