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電梯亂跳被勸,寶媽卻說孩子小,00後:別把家教甩鍋給年齡。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健康

孩子天生就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畫,孩子就怎麼長。如果孩子家教不好,那麼錯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家教,家教,說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因此孩子的素質高低家長要負全責。不然為什麼叫“家教”而不是“自教”呢?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影片。一位年輕的寶媽,帶著10歲左右的兒子乘電梯,孩子在電梯裡又蹦又跳簡直跟猴子一樣,寶媽家看著孩子鬧騰也不加阻止。等電梯到了高層就有點搖晃了,然後一位乘客看不下去了,出口勸阻到:你不要跳了,太危險了。而寶媽覺得不好意思了,拉了一把孩子說道:孩子還小,不懂事。然而那個孩子依舊不管不顧的亂跳。

這時一個十五六歲的00後女孩看不下去了,怒斥道:“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你們不怕死,我們還想活呢!別把沒家教甩鍋給年齡。”

這一句直接把寶媽懟的啞口無言,現場氣氛十幾尷尬,孩子看情況不對也不敢鬧騰了。

而那個勇敢指責寶媽的00後也讓人十分敬佩。雖然她比那個“熊孩子”大不了幾歲,但是她身上所體現的勇敢無畏,為自己為他人考慮的態度就值得稱讚。而這兩個差不了幾歲的孩子的對比更是讓人感受到人與人的差距,並且透漏彼此家教的差距。

這樣一個正反教材的生動演繹,以及00後女孩的一番話,也讓人對家教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與認識。

那麼不同的家教培育出的孩子有哪些差異呢?

1. 性格差異

不同的家庭教育培育出的孩子性格差異就十分明顯。有些孩子活潑好動,有些孩子安靜乖巧,有些孩子懂事識體,有些孩子驕縱無禮……孩子性格的千人千面,也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巨大差異。

那些自身素質高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會比較嚴格,但絕不是嚴厲。他們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同時也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不僅處理錯誤的方式理智得體,並且能在孩子犯錯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而有些父母對孩子要麼是關愛不足的棍棒教育,要麼是肆意縱容的溺愛。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的性格自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2. 為人處世的態度

孩子的為人處世方式完全是一種習得性行為,不僅遵循著父母的言語教導,更會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如果父母教育得當,孩子在以後的為人處世是也會更讓人感到舒服,做事圓滑而不世故,待人接物進退有度,總會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甚至是錯誤的,並且自己的行為都有這各種缺陷,那麼孩子這樣的引導之下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做人做事更沒有分寸感。

3. 遇事時的處理方式

突發事件往往是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最好方式。如果父母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勇敢自信等這些好的習慣,那麼孩子以後在遇事時也能夠更加成熟理智的處理問題。同時也能在以後人生中積極陽光,能抓住機遇,敢迎接挑戰,也能為自己的正當利益勇敢發聲。

但是父母遇事只會暴躁不安,推卸責任的話,那麼孩子也只會看樣學樣,以後遇到各種變故只會方寸大亂,喪失該有的理智,更別說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了,自己能安安穩穩的生活或許都成了問題。

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照妖鏡,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的好壞一照便知。同時孩子也是父母家教的最終成果,究竟是藝術品還是殘次品,就要看父母手上的那把雕刻刀該怎麼使。

所以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1. 不懂就學

其實沒有哪一位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父母在成為父母的那一刻,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對於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是在探索中前行。因此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就要教育好孩子。

如果自己的學識素質能夠教育好孩子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行就去學,身邊人,各類教育書籍,各類教育節目教育平臺都可以去學習的。

2. 以身作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不要只對孩子提各種各樣的要求,寬於待己嚴於律人。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並且也沒模仿各種錯誤的習慣,做事方式等。

3. 寓教於樂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雖然家長的權威很重要,但要懂得適度,裝腔作勢端架子實惠羊販子反感,並且影響親子關係。家長不僅要做孩子的爹媽,也要做孩子的朋友,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之中,而不是死板教條的一堆說辭。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因此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有好的家教,才能成就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