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共同的心願。然而,孩子長大後有多大出息?並不是單純靠拼學歷、賭運氣,孩子的成就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細節,其實就暗藏著孩子未來的出息,各位家長千萬別忽視。
案例分享:
8歲的洋洋是個“貪吃鬼”,作為獨生子女,在家裡好吃好喝自然他有“優先權”,可出門在外,洋洋也同樣任性霸道。
星期日,爸媽帶著洋洋去參加一位同事的婚禮,宴席還沒開始,洋洋就嚷嚷著肚子餓,引來周圍人側目,也讓洋洋爸媽多少都有些尷尬。
可重頭戲還在後面,宴席開始,一桌人還沒動筷,洋洋就不停轉動桌上的轉盤,遇到喜歡的菜就直接搶到碗裡。洋洋媽悻悻然給周圍人解釋:“孩子長身體,加上今天出門匆忙沒吃早飯,所以有點餓!”
聽聞洋洋媽的說辭,大家面面相覷沒人接話。宴席結束,大傢俬下議論:洋洋這孩子將來的出息,恐怕就只夠“吃點飽飯”,難成大器!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個定論太武斷,畢竟吃飯只是小事。但餐桌禮儀背後是孩子的教養和未來,孩子所展現出的餐桌禮儀,往往能反映出孩子個人所受的家庭教育。
不注重餐桌禮儀的教育,對孩子都有哪些危害?
1)養成孩子自私的壞習慣
大多數中國家庭,孩子都擁有“無尚崇高”的家庭地位,中國家長習慣性奉獻,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給孩子。
正是因為家長的溺愛,讓孩子習慣性地覺得自己擁有“特權”,餐桌上有好吃的根本沒想過要跟父母分享,認為自己“吃獨食”是理所當然。
倘若有一次父母沒有把好東西讓給孩子,孩子就會大呼小叫,試問這樣的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呢?這種漠視餐桌禮儀的縱容與嬌慣,只會養成孩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
2)影響孩子的社交
人是群居動物,不是一座孤島,不可避免孩子成年後會存在正常的社交活動。然而,缺乏餐桌禮儀教養的孩子,成年後他們的社交活動也會遭受不小的阻力。
相信沒有人願意跟上桌就“搶食”的人同桌吃飯,所以幼時養成的餐桌“惡習”,很容易讓孩子在社交活動中遭到周圍人的嘲笑、排擠。
所謂“飯桌見人品”,該怎麼做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呢?
1)餐前禮儀
不要讓孩子覺得有優先權。上桌吃飯,要待到所有賓客都入座後才正式開始,而且動筷要從長輩開始。
2)吃飯禮儀
要求孩子坐姿端正,教導孩子正確使用餐具,不要在吃飯過程中隨便敲打碗筷,不要在公用的飯菜中挑挑揀揀。如古人所云“食不言寢不語”,不要邊吃飯,邊說話,尊重他人,不要影響他人進食。
3)飯後禮儀
吃完飯如果要先離席,需要提前告知長輩自己吃好了,並向備餐的長輩表示感謝。稍長一些的孩子,吃完飯後可引導孩子幫助家長收拾碗筷,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孩子有共同參與感,別讓孩子認為“飯來張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育兒路上無小事,評價孩子的成就包括了方方面面,其中藏於一日三餐的餐桌禮儀也暗藏著孩子成就的“苗頭”。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年幼,吃飯過程手舞足蹈、不守規矩都是正常現象。但正所謂“習慣成自然”,如果各位父母不引起足夠重視,把餐桌禮儀歸結為“小事”,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與引導,那麼幼時孩子養成的餐桌“惡習”將會伴隨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