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上小學的澤澤,很少自己主動完成過某些事情,總是需要媽媽的提醒和監督。為了讓澤澤按時起床,媽媽給他定了三個鬧鐘,奈何他壓根沒有聽見。
生活中的澤澤缺乏自律,這讓媽媽特別頭疼,特別簡單的事情,他也很難做到完美。媽媽對他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可以獨立做事,並且具備一定的自律性就好。這樣,將來成功的機率也更大一些,因為自律的孩子,他有自我約束的能力。
可能到現在還有很多家長不理解自律,甚至不知道何為自律。簡單點說,孩子每天可以自己穿衣和吃飯是自律;放學後堅持先完成作業,然後再玩耍是自律。同樣的事情,只要孩子一直在堅持,就是自律。說真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自律真的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即便是用到學習上,相信自律的孩子,他們不僅不讓父母操心,而且成績也會遙遙領先。因為在自律的趨勢下,孩子會主動完成作業,並且堅持做好預習和複習的工作。
為何孩子沒有養成自律的品質呢?多半是這三個原因
既然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品質,那麼眼下的重點,就是尋找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一點點地認識自律,並且養成這個習慣。
1、父母沒有做到延遲滿足
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家長不懂“延遲滿足”的好處,一味地寵溺孩子。之所以不自律,就是因為孩子有所依賴,他知道父母會在身後,毫無底線地滿足和寵溺。
沒有做到“先吃苦”,就直接享受了生活中的各種樂趣,孩子自然很難有耐心地做好某些事。所有自律的孩子,他們身上一定特別有耐心,不管任何事情,都能堅持不懈地做完。
2、父母習慣性催促
孩子的學識和閱歷實在太少,所以他們在做事時速度緩慢是正常的。可是偏偏,有些父母不僅要求孩子做好,而且還需要快速完成,於是就會在背後不斷的催促。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他們只能快馬加鞭地完成,連基本的耐心也被消耗光了。後來,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催促,就忘記了做事需要主動。
3、父母管得太多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習慣性替他們善後。但凡父母覺得有危險的事情,都會替孩子做好決定,雖然完美地規避了風險,但是也鍛鍊和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成長中,若是父母插手的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成才。試想一下,凡事都有父母代勞,孩子只需要做個聽話的“木偶”變好,完全就沒有自律的必要。
可以理解父母想要“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心理,但是教育也講究方法,不是一味的孤行就可以。擔心孩子變得懶惰,重點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只要真的做到了“捨得”和“狠心”,最後都能培養出自律和出息的孩子。
教育路上,父母做好三件事,激發出孩子的自律好品質
狠心放手
相信那些懶惰的孩子背後,一定有特別勤快的父母,所以他們才會如此享受。既然如此,從現在開始,父母也要狠下心來,學會放手。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很多事情,不在意結果如何,而是把重心放在過程上。只要孩子願意獨立動手,這便是走向自律的第一步。
教孩子做事
過於依賴父母,所以孩子的內心承受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比較差。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心理和情緒的引導,可以慢慢的教孩子做事情。因為最初,孩子內心是茫然的,他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即便有動手的慾望,也無從下手。
父母化身“監督員”,引導孩子慢慢的動手,做錯了也沒有關係,相信經驗積累多了,自然就會成功。
加倍給孩子鼓勵
每個自律的孩子,他們都是在父母的鼓勵和肯定中長大的。其實所有優秀的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因為父母的誇讚和肯定,會給他們莫大的勇氣和信心。很多時候,只要心理上得到滿足,孩子就會透過行動去改變自己。記得,光有言語上的鼓勵是不夠的,最好準備適當的物質獎勵,會更加激發孩子的信心。
每個孩子身上都折射出了父母的樣子,所以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就要以此為目標。跟孩子一起努力,相信親子間的共同配合,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為了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們還有哪些育兒良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