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正文字數:2008字

許多家長認為懂得分享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但對孩子來說,被迫的無私和分享並不是培養良好品德的開始,而是打破界限和自我犧牲的開端。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不分享的孩子並不是所謂的壞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原則性,所以允許孩子“自私”,有時候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多多的媽媽給她買了一盒餅乾放在家裡。這一天,她的親戚和兩個孩子來家裡作客。多多的媽媽讓多多帶著她的兩個弟弟去玩。兩個孩子看見多多的餅乾想要吃,朵朵不讓他們吃,於是兩個孩子就哭了起來。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孩子剛一哭起來,多多的媽媽和親戚們就趕來看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詢問時,才知道是因為餅乾產生了爭端。

而多多的媽媽沒有叫多多分給弟弟們,而是給了多多五塊錢讓她和弟弟一起去樓下的便利店買糖。我覺得多多一定是幸福的,因為她擁有一個允許她“自私”,可以對別人的要求說不的媽媽。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分享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想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情感。

要想維持這種關係,家長不應該透過威脅和誘導來強迫孩子分享,而是要透過的耐心和逐步地引導孩子。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

★  缺乏日常生活經驗

孩子們不願意分享與日常生活經驗的減少密切相關。孩子們知道如果他們分享食物,食物就會被吃掉,而且不可能恢復。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他們錯誤地認為共享玩具是一樣的,所以對玩具有很強的控制慾望,自然不能自願地與他人分享資源。

★★ 共享物件有選擇

比起陌生人,兒童與熟悉的家庭成員分享更多;與不認識的孩子相比,孩子與熟悉的孩子分享更多;與新奇玩具相比,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兒童更願意分享普通玩具。

這都是因為孩子面對有安全感的事物更不具備戒備心,所以會有所選擇。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 較少的鍛鍊機會

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有條件擁有所有的食物、玩具和空間。並沒有機會與兄弟姐妹分享。

所以孩子很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在意他人的需求,所以不願意將自己的所有物分享出去。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強迫孩子分享的危害

▲ 成為老好人

強迫孩子分享很容易讓孩子變成一個老好人,而從一定的角度看,“老好人”也意味著容易“被欺負”。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雖然在群體中,老好人能與大多數人維持良好的關係,但這些看似不錯的“友誼”卻往往只流於表面。老好人的無私不僅不會為他們贏得人氣,反而會影響他們在別人心中的地位。

▲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樂於分享的孩子會很高興得到別人的讚揚和感謝,但如果被別人否定,他們就會不知所措,感到傷心,甚至出現自責心理。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很累的,奉承型人格的受益者只有那些喜歡利用別人的人。因此,太無私是一種成就他人,傷害自己的品質。

壓抑自己的感情

分享其實也是一種犧牲,當孩子把分享看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時,就會委曲求全,也從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感受,怕打擾到別人。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膽小,容易情緒化。沒有底線的無私不是一件好事,想要靠討好別人來得到好的友誼也很虛假,反而會被別人當作揶揄的物件。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強迫孩子分享並不是一件好事,不僅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還會讓孩子變成“老好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只會讓孩子迷失自我,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感情,最終變成他人利用的工具。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 先滿足孩子的需要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愛分享的人,第一步就是要讓他們學會自私。要知道,孩子並不是不想分享,只是在他們的心裡,自己的東西是最珍貴的。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如果大人強迫孩子分享,孩子會心情失落,覺得自己失去自己對物品的所有權。所以家長試著一次性購買儘可能多的美味零食,然後鼓勵孩子分幾份送給別人。

這時候,孩子們就不會因為失去了自己獨特的部分而不開心了。而且會很高興地按照父母的要求把零食分發給其他人,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 讓孩子們感受分享的美好

如果父母在讓孩子分享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意願,就會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此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分享其實是一件好事,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充實自己的心靈,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分享的美。

當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並有了自己積極的分享行為時,家長一定要記得表揚孩子,讓孩子在精神上得到一些滿足。

▼ 讓孩子有自主選擇權

有些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分享,主要是因為面子問題。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一味地強加所謂的美好品德在孩子身上的東西只會讓孩子們傷心,並對親子關係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當一個孩子的選擇不被別人尊重時,又怎麼能讓他們學會如何主動分享呢?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總結

孩子也有“自私”的權利,這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意願,尊重是互相的,只有當你尊重孩子的想法時,孩子才會回以相同的尊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47 字。

轉載請註明: 不分享就是“壞孩子”?允許孩子“自私”,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