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自己衝,誰衝了要給我找回來!”惹不起的秩序敏感期怎麼破

暖暖今年3歲,一直都是個懂事的小姑娘,但最近,她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兒”發脾氣。

比如,她原本放在床頭上的玩具熊,被媽媽收藏到了玩具箱中,暖暖就會不高興,大哭大鬧,非要媽媽重新把玩具熊擺放到床頭。

自己拉的粑粑必須自己衝,媽媽衝了大哭著非要媽媽重新給找回來。

類似的事情發生了很多次,這讓暖暖媽媽非常崩潰,原本乖巧聽話的女兒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叛逆期到了?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叛逆期,而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我們都聽說過敏感期,敏感期這個概念,源於發展心理學,是兒童學習某項技能或行為的最佳時期。

孩子有很多敏感期,比如口語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閱讀和書寫敏感期等。孩子在某項敏感期內,這部分的技能就會發展得很快速

“便便自己衝,誰衝了要給我找回來!”惹不起的秩序敏感期怎麼破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秩序敏感期,其實包含了兩種秩序:

一種是寶寶的內部秩序,是寶寶對自己身體部位和姿勢的敏感期;

另一種是寶寶的外部秩序,是寶寶對環境中物體位置、先後順序、所有物等一致性的渴望。

暖暖所表現的,其實就是對外部秩序的敏感。

如何判斷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我們判斷寶寶是否進入了秩序敏感期,主要還是要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如果出現以下4種行為,那麼,說明孩子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

(1)喜歡維持相同的身體姿勢

當孩子長期維持一個姿勢時,家長會擔心孩子這樣會不舒服,就可能去幫他變化一個姿勢,孩子敏感地發覺到這個變化,就會哭鬧不已。

比如,小寶寶維持平躺這個姿勢很長時間,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總是這麼一個姿勢躺著會不舒服,就會去幫孩子翻翻身。

如果這個小寶寶正處於秩序敏感期,就會很敏感地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那麼,這個幫寶寶翻身的動作,就會引發孩子的不安情緒,甚至哭鬧不已。

(2)堅持把東西擺放在固定的位置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寶寶,他們對事物位置的認識,是不同於我們成年人的。他們認為每樣物品都有其專屬的位置,這個位置是不能改變的。

“便便自己衝,誰衝了要給我找回來!”惹不起的秩序敏感期怎麼破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外套應該放在衣架上,而不是沙發上;花瓶應該放在茶几上,而不是餐桌上;繪本應該放在書架上,而不是玩具墊上……

這時候的寶寶,在爸爸媽媽眼裡似乎有些“強迫症”,特別愛整理、愛收納。如果寶寶已經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他們會熱衷於將物品“歸位”,因為他們無法忍受物品不在自己的位置上。

(3)按照固定的順序做事情

如果寶寶已經建立起了規律性的做事流程,就會將規律堅決且嚴格地執行到底。

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比如,必須每天沿著同一條路線去幼兒園,如果爸爸媽媽換了一條路線,那麼寶寶就會感到非常不安,直到回到起點,重新沿著他們認為對的那條路,走到幼兒園。

或者入睡前,寶寶們會堅持自己的一定順序來執行,比如刷牙、洗澡、換衣服、講故事、關燈、睡覺,如果先洗澡、後刷牙,那麼寶寶就會提出反對,必須先刷牙,再洗澡。

或者爸爸媽媽因為一些原因,不想給寶寶講故事了,那麼寶寶就會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必須講完故事才能關燈、睡覺。

(4)不能隨意更換物品的所有人

對寶寶來說,物品的主人是固定不變的。比如,他們會堅持用自己的碗筷吃飯,用自己的水杯喝水,有時候,長輩拿其他的碗給孩子喝水,孩子可能就會拒絕,直到將水重新倒進他們自己的水杯,才喝水。

或者我們帶寶寶去朋友家做客,孩子可能會堅持用自己的碗吃飯,如果媽媽忘記給寶寶帶著他的碗,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寶寶,可能會拒絕吃飯。

因為,在寶寶眼裡,秩序比吃飯更重要,秩序是不能夠改變的。

“便便自己衝,誰衝了要給我找回來!”惹不起的秩序敏感期怎麼破

如果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家長要儘量多地為孩子提供一個秩序的環境。比如,我們在陪伴寶寶的時候,要儘量地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家中的物品儘量收納有序;鼓勵孩子自己整理物品;允許孩子的一些“強迫”行為,比如將玩具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等。

當然,有些家長會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寶寶的秩序敏感期而內疚不已,覺得錯過了引導孩子的最佳時期。

事實上,大可不必內疚或焦慮,因為即使沒有家長的引導,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們也會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會自動學習。而且寶寶也不是隻有在秩序敏感期才能建立秩序感的,秩序的發展,會貫穿孩子成長的始終。

每個寶寶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秩序敏感期的到來有早有晚。家長們只要保持細心和耐心,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給孩子建立有序的環境,寶寶們都會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07 字。

轉載請註明: “便便自己衝,誰衝了要給我找回來!”惹不起的秩序敏感期怎麼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