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老中醫種在陽臺的一味藥,功效不少!

由 長孫秀芬 釋出於 健康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初遇菖蒲,大約是剛五六歲的時候。

每到端午節前,爺爺或者父親便會從附近的水塘,挖上幾顆菖蒲回來。

端午節一大早,便會在靠外的門窗上插上艾草,再把菖蒲掛上去。

跟別的水草不同的是,這種植物格外的翠綠,長得特別直。

生長在水塘裡,就像一支支劍直插出來,而且它有一種特有的清香。

以至於每當聞起這個味道,不知覺地想起端午節。

它的味道里,承載了太多端午節的回憶。

後來學習中醫,才知道有這麼一味藥叫石菖蒲。

才瞭解到菖蒲不僅有長在水裡的水菖蒲,還有長在石頭上的石菖蒲。

當然,即使生長在石頭上,也是離不開水的。

那時候,中醫學院華佗樓後面有一個小的中藥園,裡面種植了各種常見的中藥。

一有空,我們幾個對中藥特別感興趣的同學,就會結伴去園子裡逛。

我第一次見到石菖蒲的真容,便是在這裡了。

它長得像寬葉的韭菜,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長在石頭上。

掐一片葉子聞了聞,的確有一種異香,有點像水菖蒲,但又不太像,味道更濃烈。

而第一次見到石菖蒲原生態真面目,則是在一次旅行的途中。

我們去到天堂寨遊玩。

當地比較有名的藥材主要有靈芝、茯苓、石斛等。

當時並沒有想到,會在天堂寨遇見石菖蒲。

天堂寨又名多雲山,是大別山脈第二高峰。

這裡氣候潮溼,大大小小的瀑布,綿延不斷的溪水,層層疊翠的大山。

一行人漫步至溪水間時,忽然一抹翠綠映入眼簾,讓我眼前一亮。

這不就是石菖蒲嗎?

我趕忙採了一片葉子,湊近一聞,果然是石菖蒲!

我們順著溪流的方向前進,又遇見一大叢一大叢的石菖蒲,大為驚喜。其中有位同學是當地人,他淡定的說:這不就是臭蒲草嗎?

是的,菖蒲的一個俗名就是“臭蒲草”。

明明是香味,為什麼冠名為“臭”呢?

我想,大概它香氣太盛,以至於有一種刺激性的味道,老百姓對這種刺激性的味道統統稱為“臭”吧!

其實,香臭很多時候,是我們人的主觀判斷。

仔細看石菖蒲,它的根莖往往都是攀緣在石頭上,有的甚至直接就長在石縫裡。

石頭上的環境並不穩定。

天旱了,石頭可能一直處於乾燥狀態,多雨的季節,可能又被淹沒。

可能正是這種惡劣環境,迫使菖蒲不得不拼命發展根莖。

一株石菖蒲往往發展成一大片,牢牢的攀附在石頭上。

當它被淹時,處於上面的石菖蒲能接收到足夠的空氣;

當水源不夠時,也能從靠下的根莖中汲取水分。

這也是石菖蒲與生長在安逸的水塘的水菖蒲不同之處。

相對於水菖蒲,石菖蒲植株偏小,根莖發達,而且根節很密。

嚴格來說,水菖蒲是不入藥的,其生長特點和環境的安逸,決定了它的性質遠次於石菖蒲。

接觸中藥後,我們也發現很多水菖蒲流入市場,購買中藥時一定得學會鑑別。

《神農本草經》對石菖蒲有論述:

味辛,溫,主風寒溼痺,

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

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結合石菖蒲的特點和生長環境,我們也不難理解它的作用:

首先,它生長在水石之間,味辛氣香,可以散水邪,又石菖蒲節密,以節走節,尤其善於化解關節間的寒溼之邪。

其次,芳香開竅,它可以開心竅,聰耳明目,它的芳香也可以化痰濁,常用於痰蒙心竅引起的神昏,也常用於耳聾、鼻塞等情況。

當然,石菖蒲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我們可以結合經典、臨床經驗並聯系它的生長特點,靈活運用。

出於對這種植物的喜愛,也出於對自然的敬畏,不忍大範圍破壞,我僅僅採了兩小株回來養殖。

我把它放在室內的一個花盆裡養著,儘量還原它的生長習性。

本來長得好好的,但過年回家時,沒條件給它澆水,很遺憾,回來時已經乾死了。

遇見第三種菖蒲,是在桂林古東。

不知為什麼,遇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便自然而然尋覓起石菖蒲。

這次也沒令我失望,果然在溪流中的很多石頭間,我看到了一叢叢的石菖蒲。

掐下一小片葉子聞了聞,卻是一股濃郁的八角茴香味。

咦?這氣味跟我熟知的石菖蒲和水菖蒲味道,明顯不同,但樣子又與石菖蒲完全無異。

後來打聽到,桂林當地人把它叫茴香菖蒲。

很多當地人家裡都有種植,燉肉的時候可能會放一點,解除腥味。

有人認為這是菖蒲的兩個品種,我則更傾向於它們其實是同一個品種,只是生在不同的環境罷了。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譬如八角茴香,主要產於廣西,正是感這種溫熱的氣候所生。

石菖蒲自然生長在這裡,也正是稟這種溼熱溫潤的天地之氣所生。

於是乎,它的性質相對於皖南山區的菖蒲,更溫熱,甚至有類似茴香的功效。

去年年初,搬到新的住所,首先想到種植的植物便是石菖蒲。

於是向家住大別山的朋友索要了兩株。

收到後品相、性味沒有讓我失望,正是我想要的。

欣然栽種起來。

吸取以前的教訓,我不會再讓它受旱了,並予以適當的護理。

而今長勢喜人。

欣喜之餘,也有些許遺憾。

野生的石菖蒲經人工養殖,很多自然的屬性在消退,很難再找到緻密帶節的根莖了。

近日,因不忍心它困在小花盆裡,倒騰一番,終於換了個大點的花盆。

估計再過一兩年也難容得下它了,到時再做計議吧。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