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高溫“烤”驗下的大白
7月13日,上蔡縣人民醫院馳援泌陽醫療隊護士胡夢爽中暑暈倒。圖據上蔡縣人民醫院
最近,全國多地頻現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高達40℃。7月13日上午,河南省泌陽縣一核酸取樣點,22歲護士胡夢爽因長時間身穿防護服,加上高強度工作,在為居民取樣時突然中暑暈倒昏迷,經緊急送醫搶救現已無大礙。持續高溫之下,身穿防護服的廣大醫護人員依然堅守在抗疫一線,經受著更嚴峻的“烤”驗。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梳理發現,近期全國多地出現防疫人員核酸取樣時中暑甚至患熱射病事件。
一位核酸檢測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高溫天氣下,穿上防護服不透氣,裡面的衣服在不知不覺中就溼透了。有調查研究顯示,在約35℃的室溫,穿著防護服一小時後,人體的體感溫度將達到64℃。專家表示,防護服密不透風,人體熱量難以散發,身著防護服時間不宜過長,高溫下長時間穿將增加中暑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31日,國家衛健委曾釋出《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員防暑降溫工作指南的通知》。該指南表示,按照職業性中暑的診斷標準,高溫危害造成的後果,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中暑先兆、中暑(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各級疫情防控組織部門應根據疫情防控人員的身體情況,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員作業崗位,高溫天氣時儘量避開日光強烈、氣溫較高的時段工作,選擇早晚溫度相對較低時段開展工作,在高溫環境下一次性作業時間不超2小時。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面對高溫天氣,各地也採取了諸多措施做好防疫人員防暑降溫。
高溫下核酸取樣的醫護人員。江龍 攝
“大白”中暑
高溫下的核酸取樣現場
多地發生醫護中暑甚至患熱射病事件
“高溫天氣排隊做核酸,要熱暈過去了”……近期,全國多地高溫,不少網友談起在高溫下做核酸檢測的感受。然而,對核酸取樣人員來說,身穿防護服在高溫下工作更熱。紅星新聞採訪和梳理發現,全國多省份都出現醫護人員在高溫下核酸取樣中暑甚至患熱射病案例。
7月13日上午9時,河南省泌陽縣古城街道人民遊園核酸取樣現場,上蔡縣人民醫院馳援泌陽醫療隊護士胡夢爽,因長時間身穿防護服,加上高強度工作,在為居民取樣過程中突然中暑暈倒昏迷,被同事和工作人員現場緊急施救後送醫。紅星新聞記者從上蔡縣人民醫院瞭解到,今年22歲的胡夢爽是上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護士,剛剛參加工作2年的她已第三次參加外出支援任務,“經過一番搶救治療,胡夢爽逐漸恢復正常,目前已無大礙。”
上蔡恆春醫院馳援泌陽醫療隊員劉亞媜,在核酸採集時突然中暑暈倒。圖據上蔡恆春醫院
就在上述事件發生第二天,7月14日,河南上蔡恆春醫院馳援泌陽縣醫療隊員劉亞媜在核酸採集時,也突然中暑暈倒。劉亞媜說,事發當天,因天氣炎熱,穿著防護服的她感到異常悶熱,加之等待取樣的群眾較多,工作量大,在她起身準備補充物資時,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癱倒在地。同事隨即撥打120將她送醫救治,目前劉亞媜已脫離危險。
護士胡夢爽和同事穿的防護服。圖據上蔡縣人民醫院
此外,7月8日,山東臨沂市蘭山區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柴慶凱,穿上防護服在入村取樣時出現中暑,抽搐不已。雖經降溫處理,仍出現呼吸困難,腿部發紫等惡化情況。送醫後經急救科確診,她是重度中暑最嚴重的一類——熱射病。經兩個小時的搶救,她才脫離生命危險。7月14日,江西省南昌一名女護士在室外長期穿著防護服採集核酸時,因中暑暈倒抽搐,後經診斷為重度中暑……
7月14日,江西南昌一名女護士在室外長期穿著防護服採集核酸時因中暑暈倒抽搐
專家解讀:
高溫環境下穿防護服
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有中暑風險
相比在烈日下做核酸檢測的群眾,其實穿著防護服的“大白”們面臨的“烤”驗更為艱鉅。近日,網上一段影片迅速走紅受到廣泛關注,一名“大白”將防護服從鞋子處剪開,裡面的水一衝而出。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杭州華東武林大藥房核酸檢測點的一線取樣人員張遠寧。每天下班後,張遠寧都需要剪開防護服把水倒了才能順利脫下。他說:“其實不止是我,只要是在取樣一線的人員,大家都是一樣的。”一名核酸檢測人員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高溫天氣下,裡面衣服在不知不覺中就溼透了。
“丁香園”公號釋出的科普文章截圖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13日,“丁香園”在科普文章中寫道,“早在2021年6月,廣州醫科大學對3658名醫務人員的問卷調查就顯示,在穿著防護服後,80%的醫務人員出現大量出汗,55.2%的醫務人員存在呼吸困難,還有46.8%的醫務人員反映過度脫水。”而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資料同樣指出:在約35℃的室溫,穿著防護服一個小時後,人體的體感溫度將達到64℃。如此高的體感溫度將讓醫務人員出現身體不適,長時間可能導致中暑。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主任李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防護服密不透風,人體熱量難以散發,“大白”身著防護服的時間不宜過長,間隔一兩個小時必須休息一下,否則中暑機率大大提高。
四川某市中心醫院的一名急診科主任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熱射病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熱射病重在預防,一是在高溫天氣要儘量減少戶外作業,二是在必須戶外活動時要注意做好防護,做好降溫等防護措施,及時補充水分及鹽分或者是含電解質的運動型飲料,同時要注意休息。
這位急診科主任表示,他也看到了外地醫務工作者高溫下核酸取樣中暑暈倒的報道,“防護服本身不透氣,在高溫天氣長時間工作,容易導致中暑。”他說,在高溫環境中,穿防護服時間不宜過長,“為應對高溫天氣,各地都採取了防暑措施,例如有的地方室外取樣人員不再穿防護服取樣。”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員防暑降溫工作指南的通知》
權威指南
防控人員應避開高溫時段
高溫下一次連續作業不超2小時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保護疫情防控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防範高溫中暑事件發生,今年5月31日國家衛健委釋出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員防暑降溫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表示,按照職業性中暑的診斷標準,高溫危害造成的後果,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中暑先兆、中暑(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同時,對臨床表現一一做了相關解釋,其中對熱射病這樣解釋道: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體力活動,出現以體溫明顯增高及意識障礙為主的臨床表現,表現為皮膚乾熱,無汗,體溫高達40℃及以上,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癲癇樣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指南》指出,各級疫情防控組織部門應根據疫情防控人員的身體情況,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員作業崗位;合理安排核酸取樣及疫苗接種時間,高溫天氣時儘量避開日光強烈、氣溫較高的時段工作(如11時~15時),選擇早晚溫度相對較低時段開展工作;降低勞動強度、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高溫環境下縮短到2小時以內)。
《指南》還提出,高溫工作場所或高溫天氣戶外工作場所配備必要的通風或降溫裝置設施,如防曬遮陽棚、移動式送風風扇、噴霧風扇或固定式空氣淋浴裝置等;根據工作需要為疫情防控人員提供防護服內可穿戴的風冷馬甲、散熱背心等個人防護用品;提供防暑降溫飲品、食品等。
7月15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東街道文昌社群工作人員將大冰塊送到檢測點。圖據中國江蘇網
各地措施
多地調整核酸取樣點工作時間
有些地方改穿液冷服和一次性隔離衣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面對高溫天氣,多地針對防疫人員也採取了防暑降溫措施,防範高溫中暑事件發生,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在北京,入夏以來已有400多位核酸取樣“大白”穿上石墨烯技術加持的液冷服,預防中暑;上海、杭州等地配備了裝有空調的移動式便攜核酸檢測亭。
7月12日,上海市馬陸鎮盤古園府小區內,社群為核酸取樣志願者準備了冰寶貼、冰馬甲、冰飲料等防暑降溫物資;7月15日,江蘇連雲港市新東街道文昌社群工作人員將冰塊送到檢測點,同時還準備了許多小冰袋,方便工作人員降溫;7月17日,在四川成都的一個核酸檢測點,記者看到大冰塊、空調扇等各種防暑降溫措施齊上陣。
與此同時,多地紛紛調整核酸取樣點工作時間,或提前上午檢測時間或延遲晚間檢測時間,避開高溫時段。7月15日,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決定:7月16日起,全市開展新一輪區域免費核酸檢測,取樣時間為6:00-10:00、17:00-21:00,午間時段休息;安徽肥西縣7月14日釋出通告稱,鑑於近期高溫酷暑,為保障前來取樣群眾的身體健康,即日起,調整為每天上午06:00-09:30,下午17:00-20:30;7月11日杭州日報報道,杭州市衛健委表示“主動應對高溫降雨等特殊天氣,延長早晚取樣時間,確保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核酸取樣服務開放到晚上23點。”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地方室外核酸取樣員不再穿防護服,改穿一次性隔離衣。
醫護人員用冰袋降溫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編輯 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