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嬰兒時期,肌膚接觸越頻繁,其觸覺器官傳遞給大腦皮層的刺激就會越多而激烈,進而幫助到嬰兒神經系統、大腦和小腦的發育。
執筆:毛婷
定稿:蘇子後
對於父母們來說,最希望的肯定就是自己孩子能夠聰明又健康,而在寶寶出生之後,肯定少不了和爸爸媽媽的“肢體接觸”,要是寶媽寶爸能夠撫摸下寶寶的這幾個部位,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說不定還能帶來意外收穫呢。
案例
同事可可家的孩子是早產兒,因此同事一家都特別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問題,一直到出院的時候寶寶也才剛達到矯正月齡37周,體重才剛剛4斤不到,這可愁懷了新手寶媽可可。
於是在出院的時候醫生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撫摸下之前說過的那幾個部位,多給寶寶摸一摸,不僅能刺激生長髮育,還能幫助大腦的智力發育。
可可本來以為這就是醫生好心安慰,給她們的一個心理作用法子,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還是每天都乖乖跟著做了。沒想到結果讓可可一家極為意外,原來幾個月之後,可可家的寶寶不僅身長比同齡寶寶還高了一些,連醫生都誇寶寶聰明機靈。
可可這才知道原來醫生教的都是有道理的,自己每天循著技巧撫摸,真的讓寶寶更加聰明健康了,幸好當時把醫生的話聽進去了。
寶寶身上的這些“智慧開關”,你有撫摸過嗎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證明,在一組7個多月大的寶寶中,如果觸控寶寶的小手,其體感皮層會被啟用,而在觸控小腳時,僅有一個寶寶體感皮層未被啟用。
而這項實驗的專家得出結論:在嬰兒時期,肌膚接觸越頻繁,其觸覺器官傳遞給大腦皮層的刺激就會越多而激烈,進而幫助到嬰兒神經系統、大腦和小腦的發育。
1、寶寶的小腳
腳雖然是我們人體最不起眼的部位之一,但其中卻包含著7個反射區和66個穴道,但因為是人體血流迴圈的末端,其血流會比心臟附近的部位弱一些。
因此適當的按摩觸碰寶寶較低,可以挑起各個反射區和穴道的刺激,幫助血流和淋巴的清理,提高新生兒的代謝能力,增強抵抗力。
專家小技巧:首先手掌握住寶寶腳掌心,輕微用力用大拇指順時針揉搓5次;再用大拇指從右往左進行橫向按摩(最好從右腳先開始)。
2、寶寶的小手
科學研究證明,促進新生兒的手和手指運動,能夠提高其大腦兩半球皮質機能,因此寶寶的小手也被稱之為:智慧線。而在手執行大腦命令的時候,可以撩撥1/3的運動皮質區域和1/4的軀體感覺皮層區域。
因此在寶寶2-3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幫助他進行一些手部運動,促進他的自主抓握意識,鍛鍊孩子大腦接收與執行能力。
專家小技巧:攤開掌心,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輕微揉搓寶寶掌心來回5次;再用大拇指揉搓寶寶的掌心和指根部位。
3、寶寶的小肚肚
嬰兒的腸胃消化功能是最弱的,因為尚未發育成熟,小腸內的乳糖含量少,很多氣體容易積攢其中,寶寶難以吸收這些氣體,小肚肚就會鼓鼓的,因此寶媽寶爸可以適當的撫摸寶寶的腹部,將腸胃中積攢的氣體先行排出,提高其消化能力。
專家小建議:雙手貼住寶寶腹部沿著胸大肌慢慢向肩膀的末端做弧線型的按摩;然後再單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10圈。
寶媽做好兩件事,寶寶智力高人一等
1、準備不同顏色的玩具
幼兒對於不同殘值、不同大小和不同顏色的玩具,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因為這些物體帶來的刺激不一樣,尤其是孩子觸覺、視覺和聽覺的刺激。
這些不同的玩具也可以很好地鍛鍊到寶寶的肌張力,刺激大腦發育。
2、不要阻止其探索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因此在探索的階段更加的明顯,很多寶媽都反映說自己的孩子總是愛夠一些東西、經常自己敲敲打打,認為寶寶這樣是淘氣。
實際上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探索過程,雖然看似他們一直在重同樣的動作,但實際上這能幫助他們發展手的靈活性,因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鼓勵孩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