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現在,他就還你什麼樣的未來。想要孩子出色,在他12歲之前,家長必須做到下面3點,因為它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1、父母儘可能自己帶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養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經常有媽媽跟我們抱怨,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了幾年,接回身邊後發現孩子有太多的行為問題,這時候父母再想管教孩子,已經是難上加難。
把孩子完全扔給老人,雖然輕鬆了幾年,但是總有一天會加倍讓你償還。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老人只是來幫忙的,無論有多忙,我們都應該抽出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所以不管多難,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請盡所有可能,自己帶孩子吧!
2、發現孩子興趣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從事某一項職業不單單考慮它是否能夠帶來豐富的物質回報,更多會考慮是否對它感興趣,能否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幸福感。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要關注孩子的興趣,這往往與他先天的能力傾向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男孩子天生會對車感興趣,而不喜歡布娃娃之類的玩具。教育孩子要順應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開心快樂的成長。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之後,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要不要將興趣發展成為未來的職業。有時候,我們也可以透過多樣性的活動,讓孩子透過豐富的活動體驗發現自己興趣的成長空間。總之,如果家長善於發現,並引導孩子將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對孩子最深切的愛。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
其中3個習慣是一定要培養的:閱讀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養成閱讀的習慣,能給孩子提供知識、增長見識,這是一條永遠不會斷絕的知識源泉,不斷充實著孩子的大腦。健康的身體是成功的基石,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不能忽視孩子的健康。我們教孩子做家務,不是為了讓孩子分擔勞動,而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一個家庭的意義,知道自己對家庭的責任,理解父母的辛勞,真正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併為孩子將來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父母決定了孩子的現在,更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在孩子12歲前,家長做到這些,孩子會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