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專門評分系統,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手術評估有了科學依據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黃乃思 王廣兆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王宇教授團隊聯合該院放射診斷科主任顧雅佳教授團隊,釋出了一項名為“應用基於CT的評分系統評估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可切除性”的研究,建立專門評分系統,讓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手術可切除性評估有了科學依據,而不是僅依賴於醫生的主觀判斷。該項成果由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歐洲放射學》雜誌線上發表,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甲狀腺癌是中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很多人印象中屬預後良好的“懶癌”。但事實上,中國甲狀腺癌總體5年生存率僅84.3%,晚期甲狀腺癌預後效果差是重要原因。

據王宇教授介紹,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會呈侵襲性狀態,侵犯頸部重要器官或組織如喉返神經、氣管、食道、喉、頸部大血管、上縱隔或皮膚肌肉,患者可因氣道梗阻或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是目前臨床的治療難點。外科手術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首要選擇。然而部分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難以透過直接手術達到完整切除,患者通常要透過藥物治療使腫瘤退縮後再考慮手術。

對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可切除性的準確評估,會直接影響治療策略乃至患者的預後。如何將這部分不適合直接手術的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區分出來?既往的評估主要依賴於醫生的經驗及理念,有不少侷限。缺少對科學治療決策的指導。

為建立專門的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可切除性評分系統,王宇教授團隊聯合顧雅佳教授團隊開展了大型研究。

該研究基於多中心佇列,透過評估CT影像中腫瘤侵犯喉返神經、氣管、食道、動脈、靜脈、軟組織及喉的情況,分別建立了12分和14分的評估體系,並將12分的評估體系最佳化為最終的評分系統。透過不同中心臨床資料的對比分析,驗證了該評分系統的有效性。研究資料顯示,該評分對初治患者及術後復發患者均具有較好的預測效能,總體準確率78.9–89.4%。

根據評分結果,可將1-12分的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分為三組,其中1-4分患者以直接手術切除為主;9-12分患者的總體R0/1切除率為6.45%,以系統治療為主;5-8分患者的總體R0/1切除率為62.5%,處於臨界可切除狀態。

“本研究為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的可切除性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考標準,幫助臨床醫生最佳化其治療決策,有望讓更多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患者獲得生存獲益,”王宇教授表示。

據瞭解,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甲狀腺、頭頸部腫瘤MDT團隊長期致力於晚期甲狀腺癌的探索性研究,在新輔助模式下開展大量臨床試驗,使眾多晚期甲狀腺癌患者獲益,這一客觀評估系統也成為支撐整個新輔助治療體系的重要一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5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立專門評分系統,區域性晚期甲狀腺癌手術評估有了科學依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