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雖然"二孩政策"已經開放,但中國大多數家庭仍然是獨生子女居多,因而全家6口人的愛都集中到了一個小孩子的身上,很多小孩便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了"呼風喚雨"的本領。
娟娟有個4歲的兒子,依仗著全家人的疼愛,只要是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家人都竭力滿足。前陣子奶奶收拾孩子的房間,不小心將他的一個玩具摔碎了。
中午孩子放學回來,一眼便看到了桌上放了一個嶄新的玩具,相比之前的只是換了一個顏色,孩子非常高興詢問之前的玩具去哪了?
奶奶就把事情跟孩子說明了,誰料孩子大聲表示:你把玩具還給我。
奶奶回應:你手裡的玩具就是奶奶賠給你的。
孩子"哐當"把玩具一扔,摔得粉碎並表示:原來不是買給我的,你快點賠我一模一樣的。
最終孩子似乎看上去已經被奶奶哄好了,可是一兩分鐘後孩子竟然不動聲色朝奶奶肚子上使勁一踢,娟娟見狀趕忙拉住孩子。
結果孩子緊緊拉扯著娟娟的衣服,對她拳打腳踢,娟娟反抗,他就用牙齒去咬她。
家長們都希望給孩子打造一個舒適圈,但是過度的"舒適"反而會害了孩子,他們最終要學會獨立,自己去接受社會的各種洗禮,寵愛過頭必將適得其反。
1.自私,不願意分享
很多孩子在家長極度優越的看護下,從小就非常"獨",在他們的思維裡有一條法則:我的東西為什麼要分給別人,誰也別想動我的東西。
其實一個孩子超過了4歲,就要學著開始交朋友,交朋友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與人分享,如果孩子從小失去了這個本能,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事業都會受到不小的阻撓,同時也會缺乏基本的交際能力。
2.永遠不會滿足
這類孩子在逛商場的時候表現會尤為突出,當看到想要的、想吃的,如果家長未能滿足他們,他們通常會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無止境的和你耗下去。
如果父母滿足了他們的所求,他們將會變得變本加厲、得寸進尺,並且認為家長給自己買這些東西是天經地義的,他們的慾望也會更加膨脹和擴張。
3.以自我為中心
喜歡成為焦點,時時刻刻都必須要求身邊的人以他們為中心、圍著他們而轉,當然這在他們心裡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只要身邊人的關注重心不在他們那兒,他們就會大發脾氣,任性妄為。
這種性子一旦持續到將來,他們便會目空一切:連地球都是圍著我轉的。當他們遭遇到挫折和磨難,他們的自尊心就會嚴重受挫從而極大可能走向極端。
4.稍微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因為他們深刻明白:只要我哭鬧、發脾氣,他們就會答應我所有的要求,久而久之他們就會上演3小時一大吵,5小時一大鬧,天天發脾氣的場景。
家長們一旦吃他們這套,他們便會將這招更加頻繁上演,從而獲取自己想要的事物,對於以後通往社會來說,他們缺失了很多寶貴的優良品質。
每一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要掌握好正確的教育理念才是關鍵,不要因為自己的溺愛而讓孩子的一生毀於一旦。
· 適度表揚和批評
孩子的成長之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勸勉,因而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了解事件的本身。孩子成績取得進步時,及時讚許。孩子行為舉止不當時,記得做出相應的懲罰並耐心告訴他們做錯的地方在哪兒。
不要讓孩子由著自己的性子成長,教會他們基本的是非對錯,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和健康的心理。
· 鬆弛有度
太嚴厲的家教會讓孩子變得沉悶、內向,太慈愛的家教會讓孩子目中無人,所以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和任性的資本。
家長要學會就事論事,分清什麼樣的事情必須要讓孩子嚴肅對待,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讓孩子歡脫,鬆弛有度的家教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熱愛生活,還會讓家長在陪同孩子成長的旅程中共同進步。
教育孩子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問,有盡職盡責的家長一路摸索和探討自然就不會讓孩子被寵壞,寵孩子是天經地義,切忌寵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