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母親節致敬這群“大白媽媽”!復旦兒科新冠密接新生兒病區,患兒出院已破百例

由 鍾離黎明 釋出於 健康

這裡,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前沿陣地;這裡,是呵護幼小生命的戰鬥堡壘;這裡是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68病區。作為密接新生兒及新冠陽性母親分娩的新生兒的定點收治病區,這裡被眾人親切地稱之為“小紅樓68病區”。

今天正好是母親節,在媽媽無法陪伴在身邊的日子裡,這裡有一群臨時的“大白媽媽”守護著初來乍到的寶貝們。

5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68病區100號床的小宇(化名)由爺爺接出院了,這也成為復旦兒科第100位出院的密接新生兒。截至5月6日,復旦兒科共收治新冠陽性孕婦產下的密接新生兒156例,已出院110例。

一個個新生兒救治單元和床單位迅速建立

根據上海市衛健委的統一部署,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危受命”,承擔接收全市新冠陽性產婦所生的新生兒。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及患兒救治工作,醫院決定立即啟用“小紅樓”,設立68病區。

新生兒科主任曹雲帶領醫護團隊準備病房佈置及物資,從第一臺暖箱、第一臺呼吸機,到第一臺監護儀、輸液泵、光療儀,一個個新生兒救治單元和床單位迅速建立。

在醫務部主任柳龔堡、護理部主任顧鶯、院感科主任王傳清的通力合作及幫助下,迅速組建醫護團隊,制定收住院及出院流程、病房管理制度,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3月30日收治了第一例新冠陽性母親分娩的新生兒。

危重症救治任務接踵而至,90後年輕醫護成主力

病區工作展開後,各種危重症救治任務隨即接踵而至。作為密接新生兒的收治病區,68病區每天會接收來自上海各個定點醫院新冠陽性產婦所生的新生兒,其中不乏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徵、先天性心臟病、發育畸形等危重新生兒。

4月20日,一位小寶寶入住68病區後,主治醫生髮現孩子有血氧飽和度波動,吸氧後仍不能完全緩解,跟常見的新生兒早期肺部疾病不同,敏銳的醫生第一時間意識到孩子需要排除先天性心臟疾病。

急診聯絡心超室1+4防護進入病區進行床旁超聲檢查,結果證實為紫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伴梗阻性,需限期手術,為挽救患兒贏得了先機。最終,在醫院領導全面統籌協調下,小寶寶順利完成手術,成功挽救了幼小生命。

68病區所在的小紅樓是兒科醫院新近啟用的病房,各種生活設施尚未齊備,但在傾力救治患兒的過程中,眾人凝聚成溫暖的大集體,還有人提議,休息時也希望待在小紅樓,這樣既可以作為儲備隨時給臨床救治提供應急力量,同時也避免產生因回小區後有暴露風險而不能返崗的擔憂。

一批又一批醫護接力再上小紅樓,很多90後的年輕醫生和護士成為主力,他們工作的責任心和熱情絲毫不遜。

負壓病房的救治工作尤為艱辛,醫護人員穿著大白、戴著面屏和雙層手套,不到幾分鐘渾身就已溼透,連續幾小時不能吃東西、喝水、上廁所,連續封閉式管理,吃、睡都在小紅樓,還不能洗澡,這極大地考驗著醫護的生理極限。但是,“不怕苦,不怕累,我們是有擔當的兒科人!”

承擔“臨時媽媽”照護任務,助寶寶一家團聚

在接孩子出院時,很多家庭都遇到了不同的實際困難,家人全陽、小區被封、沒有私家車、缺奶粉尿布......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務必想各種辦法幫助寶寶們與親人團聚。”這是醫院領導的囑託,也是醫護的心聲。

於是,68病區的醫護人員除了積極準備出院小結,聯絡社工部捐贈奶粉尿布等生活物質,還主動聯絡社群居委協調車,甚至多人次穿好防護服直接將寶寶們送回小區。

一名有子宮肌瘤、甲狀腺癌術後口服藥物的產婦,因有妊娠合併症特意從福建來滬產檢和分娩,結果遭遇疫情。

剖宮產下患兒後,核酸異常的母親被轉至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小寶寶轉入復旦兒科68病區隔離觀察,父親則在酒店隔離。

4月9日,小寶寶可以出院了,但因母親仍在隔離期,父親在酒店隔離,一家無法團聚。醫護人員又繼續承擔起“臨時媽媽”的照護任務。直到4月14日,父親隔離結束後,醫院為小寶寶出具解除隔離證明,協助父親接孩子出院順利返家。

當看到父母接過自己孩子稚嫩的小生命時,連連的道謝聲,讓年輕的醫護對“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駐守在“小紅樓68病區”的復旦兒科人堅守崗位,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凝聚衝鋒的合力,為戰“疫”貢獻力量。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