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透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
案例
慧慧懷孕的時候對孩子的未來就充滿了期待,並且認真規劃好孩子今後的成長。因為夫妻兩個人學歷都不高,老公是高中畢業,而自己是大專畢業,所以害怕孩子智商不夠,今後發展不好。
於是孕期的時候就在網上了解一些早教知識,等到孩子出生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慧慧就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並且給老師表示自家孩子不是很聰明,希望老師能夠多上心。
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卻對慧慧說:孩子其實挺聰明的。慧慧對此感到比較驚訝,忙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老師就將孩子平時的一些事情拿來舉例,告訴慧慧孩子的智商並不差。
其實還是在小的時候,三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非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
“聰明孩子”有這3種表現
第一,肢體協調性好
相信不少寶媽聽過老人說的那句話:越早學會走路的孩子越聰明。
這句話雖然不是完全對,可以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學習走路是一個系統性的事情,如果孩子越早學會走路,那麼就說明他們的肢體協調性越好,同樣的也就說明孩子小腦發育比較好,所以長大後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第二,孩子情緒表達能力比較強
生活中如果寶媽留意的話會發現,有的孩子平時安安靜靜的,就算是大小便不舒服都很少哭鬧,或者說是大人故意逗孩子玩,但孩子依舊一臉木訥的樣子。
而有的孩子情緒卻比較豐富,看到父母扮鬼臉開懷大笑,不高興的時候也會皺皺眉頭,大小便不舒服了也會放開嗓門大哭大鬧,向父母傳遞資訊。
相較於安靜的孩子,平時能夠積極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更能夠感受到外界的變化並且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說這種感知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從側面也可以說是聰明的表現。
第三,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
一般來講,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的孩子,一般都富有探索精神,就像是家長給孩子拿一些玩具,有的孩子玩一兩天厭煩了就扔在一邊,而有的孩子玩了一天天后,會好奇的將玩具拆開研究。
這種富有探索精神的孩子,會因為好奇心而更加愛思考,而愛動腦的孩子無疑是比較聰明的。
孩子今後的發展,更多的還是要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尤其是後天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家長應該將更多的重心放在這些上。
第一,閱讀
孩子閱讀的好習慣,不僅可以增長孩子識開闊眼界,還能增強孩子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將來孩子上學之後,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家長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先給孩子講故事做親子閱讀,等到孩子大一些以後,再給孩子看一些繪本或者拼音讀物,逐漸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孩子今後學習成長幫助很大。
第二,學會堅持
有志者事竟成,在孩子今後學習生活道路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家長也不可能將孩子保護一輩子,所以教會他不放棄的毅力很重要,要知道堅持可能沒結果,但不堅持一定沒結果。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其實也沒那麼困難,家長在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舉動,就像前邊所說的那幾點。不過家長也不要只滿足於此,還是需要積極的引導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這樣更有利於他今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