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前輩大咖與青年醫學生對話,這場健康講堂活動很火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健康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王永戰

9月27日晚,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牽頭主辦,西南醫科大學、四川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承辦,瀘州市衛生健康委、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協辦的《健康大講堂》第二講《青春無悔 醫路同行》在全網正式播出。

本期節目聚焦醫學生職業成長,走進西南醫科大學校園,邀請前輩大咖與青年醫學生對話,解答他們在職業成長中的困惑與迷茫,展示現代醫學賡續傳承中的人文精神。

記者線上觀看了本期醫學人文節目,時長約1個小時,整個現場掌聲不斷,洋溢著青春熱血的校園氣息。現場邀請到老、中、青三代醫務工作者代表,深情講述、同臺對話,反映出每代人都在翻山越嶺、都在挑燈夜戰、都在逆行出征,用奮鬥給出了讓時代和人民滿意的答卷。他們分別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肝膽專家孫同郊、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專家陳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專家徐曉梅、甘孜州白玉縣麻邛鄉衛生院醫生沈富瓊。

“為人民服務”,是95歲的孫同郊老人畢業證底板上的一句話。從醫學生成長為醫生至今,孫老幾十年如一日踐行著這句話。她只當自己是一顆“螺絲釘”,只想為醫學事業發展“添磚加瓦”。“我喜歡當醫生,這是一份平凡卻光榮的職業。”孫老告訴廣大醫學生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感到迷茫就去愛自己的專業,這樣才會不知疲倦,學得快活。

深耕核醫學領域30餘載,陳躍將“冷門”學科變成“熱門”,而今他牽頭研發的放射性核藥科技成果成功轉化,未來將造福世界腫瘤骨轉移患者。是什麼支撐他至今?“瀘州能釀造世界名酒,也能研發世界名藥”,這是他前行的動力。從入學時的“差生”到如今的“優等生”,陳躍用自身成功證明:起點不重要,朝著目標努力就能做好。

“我喜愛文史,學醫不是我的初衷。”徐曉梅出生於醫學世家,在父親的“監督”下,她的高考志願全部填報了醫學院校。此後,她放下對文史的熱愛,轉而在醫學領域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鑽研,只為不辜負患者的託付。徐曉梅將她的成功歸結為三個關鍵詞:責任、目標感、堅持。即使學醫不是第一選擇,她也在用行動告訴醫學生們,要對自己負責、對職業負責,明確目標為之堅持,未來會感謝曾經的自己。

自2009年畢業,沈富瓊就投身民族地區的衛生事業,一待就是14年。她眼見麻邛鄉從一個不通水、電,沒有訊號和網路的地方逐漸通了水、電、網,衛生院從又矮又舊的木瓦房變成嶄新的三層樓房。當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已經實現,她希望學弟學妹們能支援基層醫療事業發展,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

《健康大講堂》導演組告訴記者,前期籌備階段就已經走訪了省內部分醫學院校,傾聽同學們的各種煩惱與困惑。根據這些真實的心聲,本期大講堂以“青春小劇場”的劇幕形式呈現,將整臺節目分為“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奮鬥”“誰的青春不燦爛”三個篇章,更能引發當代青年醫學生的共鳴,邀請醫學前輩針對這些熱點話題,講述當年的青春選擇,以及“醫”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本來對學醫這條路感覺到迷茫,透過這次講座中,在現場的提問和聆聽,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我認為作為醫生,不僅要救死扶傷,還要認清身上的責任感,有擔當才能在醫學路上越走越遠。”西南醫科大學2023級兒科1班王茜說。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本期節目在策劃上貫穿了現代醫學的發展史,採用話劇、音樂、影像等藝術表現形式,力求打造沉浸式的觀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