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孩子出生後,他來到這個世界發出的第一個聲音一定是一聲響亮的啼哭。作為父母的我們,由於孩子不會說話,也不會太多的肢體語言表達,所以我們常常不清楚孩子的需要。我們只能透過孩子哭了,來推測孩子是餓了還是尿床了還是有哪裡不舒服。
孩子如何感知世界?
我們對剛出生的嬰兒不瞭解,那麼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又是如何感知的呢?對於孩子來說,他又是否能夠辨別誰是他的爸爸媽媽,誰是他熟悉的人呢?由於科學家不能像研究其他事物的規律一樣來研究嬰兒是否能夠辨別自己的父母,因此這個結論也不是十分準確的。
那很多人就好奇,嬰兒究竟能不能辨別自己的父母?其實,雖然科學家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結論,但是根據研究表示,嬰兒對這個世界是有自己的感知方式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與人接觸不只是從剛出生才開始,而是在他們住進媽媽複習裡時就開始了。當孩子7個月大時,孩子就具有聽的能力了。這個時候,他就會對爸爸和媽媽的聲音開始熟悉,也會對聽到的聲音進行辨別。
新生兒的辨別能力與下面兩個因素有關。
1、講故事的母親更讓孩子親近
如果孩子在出生以前,母親經常給自己的孩子讀一些幼兒讀物,經常給寶寶講故事聽,那麼孩子出生以後就會對母親更有好感,相反,如果沒有,那麼孩子就會對媽媽沒有那麼親近。
2、熟悉的聲音
如果爸爸也經常給孩子講話,雖然還在肚子裡的孩子聽不懂我們在講什麼,但是日積月累,他會對你的聲音熟悉起來,他能感受到你的陪伴,也會對你更加親近的。雖然孩子在的聽覺系統在7個月時候已經發育出來了,但是由於孩子待在媽媽肚子裡,對於外界的一些聲音聽起來也不是十分清晰,所以孩子雖然能夠辨別聲音,但是這些聲音也是模模糊糊,不能夠讓他們印象深刻。
3、孩子視物範圍
孩子出生時是透過生意來辨別自己熟悉的人是誰,那麼當孩子出生後,他們就能夠看到眼前的人,也多了一種感知世界的方式。但是對於出生的孩子來說,他們還處於發育時期,因此他們的視力範圍在30cm左右。
孩子的視力決定了他經常看到的人,那麼在家裡,誰經常抱著孩子,和孩子保持30cm左右的距離,那麼孩子一定更熟悉和更親近他。
等到孩子6個月以後,孩子的視力範圍完全開啟,孩子能夠看清30cm以外的人,對家庭成員的面孔也會逐漸熟悉。
等到孩子8個月的時候,孩子就能認出誰是自己的母親了。孩子這時已經能夠根據周圍人的聲音,周圍人的動作和味道,對這些人有大致的判斷。對於熟悉的人,他就會極度放鬆,當他處於陌生的人周圍,他就會缺少安全感。情況嚴重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就會大哭大鬧,也就是人們說的人生。
根據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能力發育情況,很多科學家建議母親應該至少陪伴孩子0-3年,因為這個過程是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是你能隨時隨地陪伴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會對母親十分親近,相反,孩子與母親可能產生距離感。
總得來說,孩子認知世界的能力從外媽媽7個月以後就逐漸形成,但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確實得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我們要讓孩子熟悉我們的聲音,熟悉我們的語氣,熟悉我們的味道,熟悉我們的動作,讓孩子在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後能夠在我們身邊體會到足夠的安全感。
總結:
養育一個孩子是一件大事,要想養好一個孩子,那麼我們就得付出更多的心思,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小事,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一個安穩、舒心和幸福的環境。讓孩子在父親和母親的關懷下慢慢成長,讓孩子與作為父母的我們建立穩定而深厚的關係。除了讓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以外,我們也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和我們一起組成一個溫馨又穩固的家庭,共同陪伴彼此,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