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奇心很重,有時父母會覺得他們的興趣愛好很廣泛。但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的"興趣"都只是"三分鐘熱度",沒多久就放棄了。這個現象讓家長很無奈,也很苦惱,認為自家孩子從小就不懂得堅持,以後長大沒出息怎麼辦。
其實,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父母若能添一把柴火,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更優秀。
朋友女兒曉雪就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孩子,看似興趣愛好廣泛,但沒有一個堅持下來的。去年曉雪喜歡看漫畫,嚷嚷著想學畫畫、成為畫家,媽媽喜滋滋地給她報了美術班,可不到一個月,她就開始覺得畫畫很枯燥,不想再學。
朋友狠不下心逼孩子,於是就任由她放棄了。後來,曉雪在電視上看到有小朋友表演,一手字寫得漂亮極了,她便跟爸爸媽媽說想學寫字。夫妻倆覺得,學書法挺能培養孩子氣質,就給娃報了書法班,可同樣是不到一個月,孩子就喊著說練字累。
之後曉雪還上過舞蹈班、鋼琴班等興趣班,但沒有一個能堅持兩個月,全都半途而廢了。
孩子為什麼會"三分鐘熱度"?1、興趣被中斷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追一部劇追得很"上頭",可如果隔幾天沒看,那種追劇的心情就彷彿消失了,甚至再也提不起勁去點開。
孩子的興趣和專注不僅僅靠"培養",還得靠"保護"。可惜很多家長不懂得這個道理,在孩子沉浸在感興趣的事物時毫無徵兆地打斷,中斷了孩子的熱情,相當於潑了一盆冷水。次數多了,孩子的熱情會大大減退,失去興趣。
2、過度說教
之前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跟家人說自己長大想當醫生,家人都很高興,七嘴八舌地說"當醫生好啊,社會地位高""醫生不錯,工資高"……說完之後,家人們回過神來問孩子為什麼想當醫生,孩子懵懂地說:"不是說醫生能救死扶傷嗎?"家人頓時面面相覷。
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多半是出於喜愛和追求,可家長卻喜歡跟他們講一些大道理,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跟利益、名利掛鉤。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喪失熱情和興趣,以後還可能根據利益來評判一件事,找不到真正熱愛的東西。
3、缺乏內驅力
產生興趣只需要一個契機,但能夠堅持,卻需要他人的督促或者內驅力。孩子若缺乏內驅力,同時父母又經常"潑冷水",那麼他們就很難堅持下來,所以通常會三分鐘熱度。
總是"三分鐘熱度",將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1、生活單調
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將會很難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沒有興趣愛好可言。但是,興趣愛好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生活,也能在他們悲傷難過時帶給他們寧靜和安慰。總是三分鐘熱度的孩子,會覺得生活很無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缺少活力。
2、難有出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安琪拉·達克沃斯,用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出的結論證明:一個人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恆毅力的高低。基於此,達克沃斯提出了恆毅力理論。
把一件事情做完,需要堅持;但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則需要熱情和毅力。但是三分鐘熱度的孩子,不僅容易因為事情枯燥而難以堅持,也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和熱情,容易半途而廢,做不成大事。
在孩子的學習、興趣方面,三分鐘熱度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會阻礙他們的成長。對此,父母需要學會添一把火,讓熱度燒得更旺,讓孩子真正養成興趣。
父母添一把"柴火",孩子更優秀1、不輕易打斷
蒙特梭利曾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孩子專注地做著感興趣的事情時,父母不要貿然去打斷,否則會打斷孩子的思路,也會澆滅他們的熱情。
如果是突然有不得不跟孩子溝通的事情,那麼可以在他旁邊尋找機會跟他交流。
當然,最好的做法是提前跟孩子約定好,比如跟孩子約定玩具只能玩到12點,12點到了就要乖乖吃午飯。
2、給予支援
得到父母的支援,孩子更容易保持對一件事的興趣。如何支援?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安靜的環境,讓他專心地投入到感興趣的事情中,不受到外界的打擾。此外,家長也可以經常跟孩子溝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孩子學鋼琴,家長可以"請教"他一些鋼琴方面的知識,或是讓他帶自己彈一些簡單的音符,適時地給予表揚。
3、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
想要培養孩子興趣、讓他們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那麼家長要幫助他們找到價值所在,激發他們的內驅力。
孩子可以是因為某件事讓自己感受到被認可,自我價值得以滿足,所以選擇專注,正如那位夢想當醫生的小朋友;孩子也可能因為從某件事中得到治癒和放鬆,所以選擇堅持,就像那些透過彈琴、唱歌來表達情緒,或是透過寫字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孩子。
此外,家長也應該懂得鼓勵孩子,不讓他們輕易放棄,這樣孩子才有"嚐到甜頭"的機會,從而將"三分鐘熱度"轉化為真正的"興趣"。
育兒寄語三分鐘熱度是孩子的普遍特徵,當自家娃有類似表現,家長要做的不是潑冷水,也不是放棄孩子;而是保護孩子的熱情,激發他們的內驅力,讓他們專注於感興趣的事,變得越來越優秀。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會"三分鐘熱度"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