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多發於嬰幼兒身上,源於其脾胃功效較差,又不知飢飽。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寶寶出生後幾乎成了全家人的重點保護物件,都盼著小傢伙能茁壯成長,為此,諸多家長在飲食上毫不含糊,本以為寶寶吃得多,就能長得白白胖胖,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孩子不但沒有長肉長高,反而越來越瘦弱,其實,都是飲食不當導致的積食。
案例
珊珊的寶寶一歲半,最近總是吃不下飯,而且喜歡無緣無故哭鬧,靠近寶寶時,她嘴裡總是散發著一股臭味,這讓她感覺到十分疑惑,於是趕緊帶娃上醫院檢查,後來才得知是積食。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經簡單瞭解才知道,珊珊平時忙於工作,將娃交由婆婆帶,奶奶心疼孫子,總是給娃餵食大人飯,可能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食物堆積在體內造成積食。
醫生稱,十個小孩九個積食,積食是幼兒發育過程中普遍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治療,寶寶可能會生病次數變多、睡眠質量變差、營養吸收困難,繼而影響到生長髮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為此,當孩子身體出現如下幾個訊號時,父母一定要趕緊帶娃上醫院解決。
幼兒積食的“訊號”
1、厭食
積食初期的孩子常常是胃口差,沒有食慾,這是因為積食導致腸胃內滯留的食物較多,無法給新食物騰出位置,稍微吃兩口就感覺飽了,如果家長髮現平時食慾不錯、飯量很大的寶寶,突然變得厭食,就需要提高警惕。
2、口臭
口臭是幼兒積食的典型反應,因為孩子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導致食物在腸胃裡發酵,產生噯氣,寶寶會不停地打嗝,並伴有一股酸腐味道,或者說話、流口水伴有一股臭味。
3、面色萎黃、舌苔發白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為維持生命活動提供氣血和能量,而脾胃積食的孩子,面色較差,且舌苔會逐漸變厚,出現腐膩發黃現象。
4、小肚子鼓鼓的
由於食物在腸胃內得不及時地消化,堆積在體內,導致小肚子看起來鼓鼓的,另外,脾虛會使體內溼氣加重,身體會產生浮腫,脂肪會堆積在腹部,為身體保暖。
俗話說,小孩百病積食為先,如果得不到及時改善,可能會使身體免疫力降低,隨之出現感冒、發燒、腹瀉等問題。由於幼兒的脾胃大約到6歲才發育完善,所以在此之間一定要細心護理,飲食不當常常是導致積食的“罪魁禍首”,哪些飲食壞習慣會引起積食呢?
幾個飲食壞習慣,可能導致娃積食
1、追著餵飯
諸多父母怕寶寶的營養跟不上,使勁兒給娃吃,除了一日三餐,時不時還給娃加餐,這會加重幼兒的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出現問題,積食問題不久便找上門。
幼兒脾胃運化能力有限,應該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粗纖維食物或者油炸膨化食品,避免增加腸胃負擔。
2、飲食過雜
有些父母為了使孩子均衡發育,給娃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其實,幼兒腸胃消化食物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長期大量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容易降低腸胃的蠕動能力,導致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出現食滯的現象。或者是冷熱交替、吃辣貪涼等不當飲食方式,都會刺激到腸胃,影響其正常運轉。
3、飯後就躺著
懶惰是積食的大敵,飯後躺著容易影響食物的運化,增加積食問題的發生,父母最好每天晚上飯後,帶娃下樓溜溜彎,促進消食。
4、睡前大量進食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肚子餓,臨睡前給娃補充食物,其實,這樣做適得其反,只會增加脾胃的負擔,使食物堆積在腸胃中難以排出,久而久之造成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