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說骨質疏鬆,真正對骨質疏鬆防治了解的,不是多,而是太少!中老年人往往在骨折很嚴重了才來看骨質疏鬆門診,真的太可惜!他們來了之後都會說一句話:來得太晚了,之前不知道找誰看……”今天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鬆和骨病專科主任章振林說,圍繞“骨質疏鬆”的有效科普還有待加強。
兩年前,國家衛健委釋出首個骨質疏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為19.2%,65歲以上人群達到32%,其中男性為10.7%,女性高達51.6%。在骨質疏鬆人群中,50歲以上的接受過骨密度檢測的比例只有3.7%。今年,“世界骨質疏鬆日”創辦22年來首次釋出中國主題——“強健骨骼,遠離骨折”。值此科普宣傳日,章振林說,有關骨質疏鬆的誤區太多,梳理十大常見誤區,希望引起重視。
誤區 1:骨質疏鬆症是自然衰老的現象,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覺得骨質疏鬆症是隨著年齡增大而出現的自然現象,是不礙事的小病,並非如此。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全球每3秒就會發生一起因骨質疏鬆症導致的骨折。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殘最常見的原因。約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後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骨折後的6個月內死亡。只有及時透過藥物干預及生活方式改變來治療骨質疏鬆症,才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
誤區2:“骨質疏鬆”就是“骨質疏鬆症”
很多老人拿著寫有“骨質疏鬆”的影像學報告單就診。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流失、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稀疏等變化可以在影像學上表現出來。但並非所有“骨質疏鬆”都是“骨質疏鬆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代謝性骨病,需要結合骨密度檢查或骨質疏鬆性骨折來診斷。骨密度檢查提示存在骨質疏鬆者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由專科醫生根據骨密度檢查、是否存在骨質疏鬆性骨折病史等綜合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治療。
誤區3:只有老人才要防治骨質疏鬆症
中老年人是骨質疏鬆症的高發人群,但是,不良飲食習慣(如酗酒、咖啡因攝入過多)也會加速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人也應引起足夠重視。通常在35歲前後,人體骨量達到峰值,此後隨年齡增長,骨量開始流失,若不及時儲備骨量、補充鈣質,骨骼質量就會變差,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症以及骨折等一系列問題。
誤區4:靠感覺可以發現骨質疏鬆症
大多數骨質疏鬆症患者在病變初期甚至中期,都不出現明顯的不適感。當出現腰背痛、骨折後再去診治時,往往已為時過晚。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主要依靠雙能X線吸收骨密度儀檢查以及脆性骨折史。為早期發現骨質疏鬆症,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
誤區5:治療骨質疏鬆症,自己吃點藥就可以了
骨質疏鬆症的危害不僅在於腰痠背痛,而在於發生骨折的風險大大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一旦跌倒,很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危害極大。生活方式調整、規範治療和防止老年人跌倒非常關鍵。骨質疏鬆症患者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
誤區6:得了骨質疏鬆症,補鈣就夠了
很多人以為,骨質疏鬆症是缺鈣所致,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或鈣劑就能治好骨質疏鬆症。實際上,骨質疏鬆症患者若單純補鈣,能被吸收的鈣量很少。首先,鈣被人體攝入後,需要維生素 D 的輔助才能被轉運和吸收,必須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才能達到更好的補鈣效果。其次,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雖然可以延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但在治療骨質疏鬆症時,鈣劑和維生素D僅僅是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還需要與其他抗骨質疏鬆症的藥物聯合使用,才能達到提高骨密度、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功效。
誤區7:喝骨頭湯能補鈣
很多人認為,喝骨頭湯能補鈣,事實並非如此。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很低。1kg骨頭煮湯2小時,湯中的鈣含量僅為20 mg左右。按成人每日需要8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400碗骨頭湯才能滿足人體的鈣需求。另一方面,骨頭湯裡含大量飽和脂肪酸,過多飲用對健康不利。補鈣效果最好的食物是牛奶,平均每100 ml牛奶含鈣100mg,若每天喝500 ml牛奶,就能補充500mg鈣。酸奶、豆製品、海鮮等食物含鈣量也較高。
誤區8:補鈣會引發腎結石
為明確鈣與腎結石的關係,哈佛大學醫學院曾進行過一項大規模的前瞻性調查,觀察了 45619 例年齡在40-75 歲、既往無腎結石病史的正常男性,隨訪4年結果顯示,鈣攝入量與腎結石的發生風險呈負相關,而動物蛋白質攝入則與腎結石形成風險呈正相關。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在絕大多數國家,草酸鈣結石是腎結石的主要形式,佔腎結石的 50%-70%。鈣在腸道內與食物中的草酸鹽結合,可減少後者的吸收,從而降低尿中草酸鹽的濃度,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風險。
誤區9:骨質疏鬆症患者宜靜養
一些骨質疏鬆症患者聽說這種病容易發生骨折,不敢多動,更不敢鍛鍊。這種做法欠妥。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持續不斷的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造成骨量丟失,運動對防治骨質疏鬆症十分必要。長期臥床或靜坐會加速骨量丟失,導致惡性迴圈。預防骨折的關鍵在於防護,防止意外跌倒。即使是臥床不起者,也應經常讓家人用輪椅推著去戶外曬曬太陽,幫助活動肢體,以免發生廢用性骨質疏鬆症。
誤區10: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的是提高骨密度
骨質疏鬆症的常見症狀包括:乏力易倦、疼痛、身高縮短、反覆出現的肌肉抽搐和非暴力性骨折。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根本目的是降低骨折風險,改善或消除乏力、易倦、疼痛、肌肉抽搐等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骨密度的提升只是療效判斷的一個客觀指標。
章振林告訴記者,骨質疏鬆症的診治誤區非常多,這些大部分是老百姓口口相傳或者自己上網查詢的,這種“自導自演”的治療不僅收效甚微,更是危險的,會耽誤病情,一旦發生骨折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如果透過自查發現自己屬於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或已發生骨質疏鬆症,一定要找到骨質疏鬆專科醫生幫助您制訂詳細的診治方案,並且遵從醫囑,規律隨訪。
作者:唐聞佳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許琦敏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