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前幾天和朋友忽然就聊到這個話題,他們也都紛紛表示沒有要二胎的打算,究其原因倒不是經濟問題,主要是怕搞不定倆娃。

這確實是很多家長的顧慮,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害怕兩個孩子不能好好相處。如果兩個孩子不能相親相愛,還不如一個孩子來得清淨。

昨天看到的一個真人秀,就反映了一些二胎相處之道的眉目。

姐姐喊話“把弟弟扔出去”,倆孩子的相處模式令人深思

這個女孩叫球球,她有一個弟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她對弟弟的態度並不友好。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媽媽喂她西瓜,弟弟湊過來時,球球便用手推,不讓弟弟靠近。與此同時,還一邊推一邊搖頭“我吃西瓜,他吃西瓜皮!”

不止如此,小女孩雖然才4歲不到,自我意識卻已經非常強了。“不讓你吃,不讓你喝”,也是她經常對弟弟講的話,平時不是暴力相待就是惡語相向。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甚至有一次還和爸爸媽媽說“要把弟弟扔出去”,驚呆了一眾觀察嘉賓!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不同於球球和弟弟,節目裡另外一對哥倆的相處模式,卻很令人羨慕。

兩個孩子一出場就默契十足,非常和諧,傅首爾調侃說“這哥倆像是來說相聲的。”

看了日常後大家才知道這默契從何而來,因為父母工作忙,在家裡一直都是哥哥管著弟弟,弟弟也因此特別依賴哥哥,乖巧懂事。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哥哥看到弟弟不好好刷牙,就會嫌棄地懟他“看你這大黃牙,重刷一遍。”弟弟不動,哥哥就親自上手幫忙,整個一小大人。

一次父母想讓小哥倆去學游泳,弟弟說什麼也不下水,父母勸也沒用。

這時哥哥站了出來,給了弟弟“定心丸”,告訴他若是害怕,隨時喊哥哥,一定在,弟弟這才放心下水。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其實,仔細對比和思考生活中的細節,就知道這兩對手足的差異在哪裡了。

父母越佛系,手足越親密

為什麼同樣是二胎家庭,孩子的相處模式會相差這麼大?終於,在後續的節目中我找到了答案:原來二胎的相處模式,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

就說球球家吧,父母總是會有意要球球照顧弟弟,給球球造成了一種思維上的壓制。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但自我意識覺醒的球球顯然不願意接受,因此便將自己的遭遇都歸結到了弟弟身上,對弟弟“恨之入骨”,還想把弟弟扔掉。

可以說,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後來,為了改善這對姐弟的關係,父母聽從了節目組的建議,臨時離開了一段時間,果然看到了不一樣的球球。

父母不在,她擔當起了姐姐的責任,在這幾個小時裡把弟弟照顧得很好。雖然一開始還是有點嫌棄,但後來居然主動給弟弟喂水果吃。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由此可見,父母不應該總干涉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所謂無為勝有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起衝突,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之間產生衝突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四類:尋求關注、獲得權利、打擊報復以及自暴自棄。面對不同的行為動機,家長可以採取不同的措施。

當然,無論孩子發生衝突的原因是什麼,父母如果盲目地參與到當中去,都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畢竟,父母干預孩子間的衝突,正是在剝奪他們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並且讓兩個孩子不知不覺地陷入到了爭寵的境地裡。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拿物品嚇唬另一個孩子,家長可以把東西挪開,但不要多說話。一旦家長偏袒一方,另一方難免要實施“報復”,如此往復便會陷入到惡性迴圈之中。

孩子起衝突時,要“對症下藥,從源頭解決”,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能不干預就不干預;其次,在事情已經發生的情況下能不管就不管,但若是要罰就一起罰,別讓某一方招仇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20 字。

轉載請註明: “把弟弟扔出去”,這對姐弟的糟糕關係,揭露了父母的錯誤根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