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會記得自己在6歲前的想法,尤其是1到2歲,所以你現在也很難體會到寶寶的心情。
執筆:歐陽比文
家長總是習慣於說“記得我們小時候”,可是那個“小時候”大多已經是入學後的事情了。
面對讓人頭疼的“人類幼崽”,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突然間生氣,為什麼會在一段時間內非常討厭媽媽,總之腦袋裡充滿了各種問號。
1~6
歲的寶寶心裡究竟在想什麼?會呈現出怎樣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一起來看一下!
1~2歲的寶寶 關鍵詞:“不”字當頭、“我的”
閨蜜家的寶寶一歲半,前段時間突然喜歡上在洗澡時玩水槍,並且不準任何人靠近。洗澡水涼了也不願出來,總是喊著“不不不”,氣得閨蜜只能躲在暗處觀察。
這個階段的孩子典型特徵是:固執己見,佔有慾強,動輒撒潑打滾,在語言表達上開始出現“我”的字樣,說明自主意識在萌發。
Terrible Two,糟糕的兩歲,幾乎是所有的寶寶都會經歷的階段,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開始了。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呈現出這種變化,是因為出現了
自我意識
,但是卻
不太懂得表達
,而給媽媽的印象就是胡攪蠻纏。
養育策略:
①
摸準孩子的生活規律:
當孩子餓了、渴了、無聊了,就很容易發脾氣,寶媽要多觀察孩子的生活,摸準他的“命門”,如孩子洗澡不願意出來,可以拿玩具引他出來。
②
靈活地和孩子對話:
如果你直接詢問寶寶,他很可能會回答你“不”,此時就要換個說法,給孩子兩個選項,讓他來選擇。
“你是想用紅碗還是藍碗盛飯呢?”
而不是例行公事地對孩子說;“你還想不想吃飯了?”
3歲的寶寶 關鍵詞:快樂、“我們”
3歲的孩子在情緒上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進入自我概念穩固階段。
你會發現在半年前還吵鬧不休的娃,到了這個年紀反而變得文靜起來,當然了,每個孩子進入此階段的時間會有差異,但大體相當。
強調一下,此時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
是和別人怎樣對待他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身邊的人。
三歲孩子的特徵是:從語言上開始強調“我們”,肢體動作更加靈活和穩定,語言發展進入爆棚期,常常會語出驚人。
在語言表達上,從“我”到“我們”,表面看變化的是稱呼,卻是孩子心理發育的一個里程碑。
他從“唯我獨尊”逐漸建立起了和世界的聯絡,開始懂得分享的意義,
從強硬的拒絕到分享或依賴,
尤其愛黏著媽媽,快樂無憂,好奇心強。
養育策略:
①
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比爾蓋茨曾說:“教育是終生的,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就是給予他安全感。”
3歲左右的孩子活動範圍更廣了,一方面想去積極探索,一方面又會對媽媽及親人生出無限的依賴。家長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不吼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
②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3歲的娃要進入幼兒園了,父母應提前幫助解決孩子如廁、吃飯、穿衣等問題。
寶寶控制便便的次序大致如下:夜間控制臭臭——白天控制臭臭——白天控制小便——夜間能夠控制小便。
父母要培養起孩子的獨立性來,這樣才能放心將孩子送入幼兒園,也是孩子學習生活技能的關鍵時期。
4~5歲的寶寶 關鍵詞:冒險、活潑、行為倒退
進入4歲的寶寶,
多半是典型的“冒險家”,
他們喜歡去接觸不同的人以及新鮮事物;動作敏捷,活潑好動,但興趣轉移也很快。
如果你不能跟上他的節奏,等你學會了這一樣,孩子很可能去玩別的了。
他們對媽媽會表現出特殊的“佔有慾”,
比如搶懷,或者有什麼東西改變了媽媽,會讓他們恨之入骨,如髮型的變化,或者只是媽媽的頭上多了一個首飾。
5歲後的娃和媽媽更為親近,甚至寧願和媽媽在家團團轉,也不想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可謂是甜蜜的負擔了。
但父母也許會發現,孩子彷彿會在突然間喪失了“某項技能”,早已不穿紙尿褲了,居然還尿了褲子;
很早就自己進餐了,如今卻讓姥姥來喂。
行為倒退期:是0~6歲兒童中很常見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是孩子情感依賴的一種表現,短期內倒退很正常。
養育策略:
① 做好安全防護: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要儘量滿足,但前提是保證安全。檢查家中水電煤的狀況,讓孩子遠離廚房,和孩子一起分享和創造,讚美他的“吹牛”。
② 多些鼓勵,少些指責:
多給孩子一次機會,讓他認識到長大的好處。如果行為倒退是為了引起爸媽的關心,那是要好好檢討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對孩子成長的關注呢?
6歲的孩子,關鍵詞:爭強好勝、多變
此時的孩子,中心已經由媽媽轉為了自己,情緒多變,上一秒還很喜歡的人或事,下一秒就極可能變得很討厭。
做事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常常
“抗旨不遵”,
此時他們不僅愛說“不”,還有了自己的小主意,
會說“我不要這樣,我要那樣”,
讓人頭疼。
6歲的孩子有些爭強好勝,希望得到更多的讚美,其實他們這麼做是為了
增強自己的安全感而已。
養育策略:
①
學會讚美:
讚美要恰如其分,當孩子做到了,可以給孩子讚美以及鼓勵,但更多強調的是精神鼓勵,而非物質。
讚揚就像黃金鑽石,因稀少而有價值。——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
讚美的內容要具體,不能泛泛而談,讚美的段位越高,孩子前進的動力越足。
②
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為心理上的衝突,孩子的健康也很可能受影響,比如出現肚子疼、頭疼,睡眠不佳等狀況。
父母要曉得醫病和醫心的關係,很多軀體不良反應,恰恰來自於不良情緒。家長在這方面要多觀察和疏導,讓孩子身心愉悅,茁壯成長。
糖媽留言板:您家的寶寶正處於以上哪個階段呢?收藏吧!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