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脫穎而出,成龍成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些父母在孩子放學後親自監督他們做家庭作業。
但這樣做的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讓孩子養成自卑、遇事退縮等軟弱的性格。可以看出,父母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深遠。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位在小學從事十餘年教育的班主任張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班上前三名的孩子都來自這三個家庭,希望你是這種家庭。
1、會培養孩子興趣的家庭:
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除了孩子,還有愛孩子的父母。爸爸媽媽是最好的兒童教育者,透過自身的興趣愛好,看看孩子有沒有繼承或遺傳。
如果沒有,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瞭解你家孩子對哪些領域更感興趣,父母可以重點培養一番。這能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學習方面也懂得如何積極向上。
良好的業餘生活還將使孩子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父母可以放心。
2、家長本身熱愛學習的家庭:
孩子的大部分教育來自父母,其餘的教育則是老師負責。對於學得好的學生,一部分原因也可能來自遺傳。如果孩子的父母喜歡學習,並且孩子看到父母經常讀書看報,那麼孩子也會無形中模仿父母,學習上會主動和積極。
如果是很小孩子還到三歲,並且家長經常在孩子旁邊玩手機,那麼孩子也想玩,從那以後就會養成玩手機的壞習慣。因此,父母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父母還需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
3、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家庭:
孩子放學後,許多父母喜歡監視孩子的家庭作業,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獨立安排的能力。比這更好的方法是讓父母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計劃放學後的時間,但不要過多地干預。
從小就培養,那麼孩子在學校班級裡的學習也是不用操心,這是在學習方面的。另外,在感情上家長也別讓孩子太依賴自己。孩子3歲左右時,就要讓他獨立在一個房間睡覺,都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各位父母,你感覺自己家孩子學習吃力嗎?覺得出現這種情況和哪些因素有關?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兒觀念。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知識,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諮詢可關注爸媽起跑線服務號,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