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良習慣的背後,往往是被你忽視甚至無視的需求,要及時管教
文/拜託了爸媽!
小區裡有個小孩小熊,為什麼叫小熊呢?因為他真的就是大家嘴裡的熊孩子!只要他在小區裡跟一群孩子一起的時候,那群孩子裡就肯定會傳出哭聲來,幾乎每一次經過小熊家門口的時候,都能聽到小熊在家裡大吼大叫的聲音,讓人聽了都想趕緊躲遠一點,小區裡的孩子都不願意跟小熊一起玩了,也有一些好心人去跟小熊的家長溝通,讓家長帶小熊去看一下心理醫生,無可奈何的小熊家長帶小熊去看了心理醫生。
看了醫生後的一段時間,覺得小熊確實比之前好了很多,大家都覺得有點神奇,大家便去詢問小熊家長是怎麼回事,小熊家長之說了一句,究其根本來對症下藥。小熊就相當於是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也是一個失去了信心的孩子,他的不良行為都是因為他內心的幾個不正當的目的,而這幾個目的都是為了想要獲得更加多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上,所以才導致的。
尋求過度關注
孩子會過度的尋求在家長這裡的關注,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觀裡錯誤的覺得,只有自己的行為在得到了家長的關注的 時候,自己才得到了歸屬感,這其實本身沒有什麼錯,但是問題就在於,孩子在想要得到關注的時候,會使用一些令人厭煩的方式,得到了關注之後,孩子內心的虛榮感得到了滿足,認為自己這樣才是有價值的,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引導孩子用用一些建設性的方式來獲得他內心的滿足感。
有一個小女孩總是喜歡在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跑來打斷媽媽,媽媽為此很苦惱,便想出一個辦法,每當要接電話的時候就把手錶給到孩子,跟孩子說這個長的針轉了三圈的時候媽媽就來陪她,果然這個媽媽每次打電話的時候孩子都沒有再過去打斷媽媽了,等秒針轉完三圈,媽媽的電話也打完了,有時候不到三分鐘電話打完了,女兒還會很乖巧的說,媽媽彆著急,你的時間還沒有用完呢。
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學習這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做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也可以給他安排一些有意義的家務事,完成了之後給一點小小的獎勵。孩子在媽媽講電話的打斷媽媽,為的就是媽媽可以放下電話來陪自己玩,其實孩子就是想讓家長關注自己,希望自己的喊話能夠影響到媽媽的行為,得到回應的時候就是孩子覺得成功的確認,在表面上好像孩子是得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但其實這並沒有真正的讓孩子尋找到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做法應該是跟孩子說明情況,爸爸或者媽媽現在在忙,你先自己玩一會,女兒在大叫的時候,可以不予理會,即使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家長們也要保持冷靜,不用太過於搭理,繼續幹自己的事,不能妥協,也可以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跟孩子說,再過20分鐘,我忙完九就去陪你。孩子需要關注,這點我們理解,但是也要讓孩子明白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她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尋求權力
還有一個就是孩子會尋求一切話語權,只要自己說話起到作用的時候才能得到自己心中的歸屬感,但是孩子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來獲得,並且在這種權力的爭奪中,就會慢慢的形成孩子的不良行為。
例如有個剛上初中的小女孩,每天下午回到家都是帶著沒有洗過的飯盒回來,媽媽問他為什麼,她每次都說是自己忘記了,在次數多了之後,媽媽終於爆發了,女兒一氣就說,我就是不喜歡吃飯,之後什麼也沒有說,但是在晚上爸爸的詢問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女兒覺得自己的飯盒太醜了,全班同學的飯盒都很可愛漂亮,只有自己的最老氣,而且女孩在之前也跟媽媽商量過買新的,但是沒有得到同意,所以女孩子部戲飯盒也是用無聲的方式來跟媽媽進行權力的爭奪。
歸根到底,就是這個女孩也要追求歸屬感,這個歸屬感不僅是在家庭裡的,更是在學校和自己的交友群體重,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比周圍的孩子都要差勁的話,那麼她內心的歸屬感就得到了破壞,所以在遇到孩子頂撞家長的時候,我們要耐心的觀察和詢問,在孩子被詢問的過程中,她內心對家庭的歸屬感就自己在得到了滿足,孩子肯開始跟家長麼溝通,那麼就順著這個思路繼續向下走,孩子會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管孩子的想法要求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這都是他的心結,家長們可以不滿足,但是一定要接受和理解孩子的願望,並且告訴孩子他有權支援自己的意見,當孩子是要求得到了理解的時候,他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權力被尊重了,不再覺得自己是被強迫的,態度自然而然也會開始軟弱下來,問題也能很好的得到解決。
報復心理
還有一種就是孩子會覺得自己得不到歸屬感,那麼我就報復你,我得不到,我也要讓你感受到同樣的傷害,例如孩子在小區裡一起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他想要買某個玩具,跟自己的家長說,但是自己的家長不肯買,那麼小孩子就會回到小區裡的時候,把這個小朋友的玩具破壞,形成一種,我得不到你也別想要的心理,這種心理也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歸屬感,自己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所以要透過破壞別人的東西來得到滿足感。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好好的教育孩子,跟孩子說明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並且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尋找到一種平衡的關係來解決問題。
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大多都是因為自己心裡的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家長們一定要重視,並且找到一種好的方式來跟孩子相處和解決問題,究其根本,對症下藥!
育兒有態度:讓育兒輕鬆,讓養育生活更從容。
喜歡“拜託了爸媽”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你有什麼觀點和想法,歡迎在下面踴躍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