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規矩這個詞,家長往往把它和“聽話”這個詞聯絡在一起,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會以有個聽話的孩子而感到自豪,那麼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會表現的優秀嗎?答案是未必如此,父母管教孩子,不能以聽自己話為目的,而是要發展孩子的個性,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智慧的父母,從來不刻意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而是給孩子設定相應的規矩,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讓孩子學會懂規矩,守規矩,而不是屈從於父母的威嚴,相比較而言,孩子更願意去遵守規矩,而不是父母反覆的說教和訓斥。規矩意識強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集體,更願意與他人協作,將來走上社會,也能夠更容易適應競爭。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發展特點,逐漸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給孩子正面積極的信念,構建與孩子平等、和平、尊重、理解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理解父母設定規矩的良苦用心,從而更樂意遵守規矩,接受父母的指導。給孩子從小立下這3個規矩,孩子未來會更出色。
1、人際交往中分享的規矩。
很多父母總是在感嘆,如今的孩子比較自私,什麼好東西都自己獨自享用,其實孩子小的時候,並沒有自私這個概念,還是對於一些物品的佔有,是正常的物權表現,家長不要用大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孩子,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人從來都沒有去教會孩子學會分享,孩子從小都是獨自長大,所有的玩具,好吃的都是自己獨自享用,他並不具備主動分享的意識,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是屬於自私的行為。
孩子小的時候,在家庭當中,父母不要過於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家裡特殊的待遇,讓孩子明白家裡的所有成員都很重要,要學會去尊重父母及其他長輩,比如在吃東西的時候,把孩子先給長輩送過去,然後再開始自己吃,這是早期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重要方法,逐漸讓孩子明白,主動分享和付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但是父母一定也要記住,主動的分享,值得鼓勵,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就會破壞孩子的物權意識。
2、犯錯要主動認錯的規矩。
從出生到孩子上幼兒園之間這段時間,是孩子心智高速發展的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在這一階段都很容易養成,所以父母要刻意的去為孩子培養一些好的品行習慣,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否則如果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再糾正的話就很難了。
犯了錯主動承認就是非常好的品行習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犯了錯,能夠勇敢承認錯誤,並及時的去糾正錯誤,並勇敢承擔責任,這是父母必須要教會孩子的品行習慣,當然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犯了錯,也要及時向孩子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既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有被尊重的感覺,才能夠主動的去遵守規矩。
3、公共場合遵守公德的規矩。
人的群居性的社會屬性決定,任何人都不能脫離其他人而生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則和秩序才能維持,公德正是這樣的規則,所謂公德,就是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和行為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修養,孩子最初是沒有工作意識的,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管教。
比如說在公共場合不能大吵大鬧,兩人以上等待就需要排隊,不隨意插隊,不破壞公共物品等等,這些規則雖然簡單,但是在外面展露出的是一個人的教養,以及他所處家庭的教育和素養。父母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很多既定的規則和秩序,要主動去遵守,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不規矩不成方圓,家裡家外,讓孩子懂得遵守規矩,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方法之一,在有規則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都會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感到公平,權益得到尊重,讓相處變得和諧、讓生活變得井然、好習慣也將自然形成,這會讓孩子一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