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學,窺見孩子內心一隅。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很多小孩衣服、玩具和書包都偏愛同一種顏色,而這在兒童心理學上也有專門的解釋,他們對不同顏色的偏愛程度,其實可以窺見其內心性格。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武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楊健老師的觀點是新生兒從睜開眼睛到眼前繽紛多彩,總體需要經歷4個過程——黑白期、色彩期、立體期和空間期,具體分為這麼幾個階段:
1、新生兒時期,寶寶視力並未發育成熟,對於色彩也幾乎沒有感知;
2、寶寶4月齡前的時候,處於黑白期,視物的距離只保持在20-30cm,處於未敏感期;
3、4月齡之後,視覺的色彩期來臨,這成為幼兒視力發育的重要轉折點;
4、1歲左右的時候能夠分辨幾種簡單有衝擊性的顏色;
5、到5歲之後基本才可以區分全部的顏色。
而根據色彩心理學家呂舍爾的看法:孩子從小對於不同顏色的偏愛,其實都藏著他們的性格密碼,只要家長細心觀察,就能知道自家娃內心真實的性格。
鄰居家有一對可愛的姐妹花,5歲妹妹古靈精怪,到哪兒都能變成“孩子王”,平時也很強勢,而大一點的姐姐反而性格懦弱,經常喜歡跟在父母身邊。
而時間一長,大家就發現,經常穿著大紅色,連書包都是紅色的就是妹妹;
穿藍色的就是姐姐,有時候姐姐買不到藍色的,還會傷心的偷偷哭,小區的人都嘖嘖稱奇:原來喜歡的顏色不同,性格也會差這麼遠。
其實,心理學上關於顏色,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心靈鏡子”,即透過孩子們對色彩做出的無意識選擇,能看出其性格特徵,就像照鏡子一樣一清二楚。
1、喜歡紅色——熱情大方
喜歡大紅色的孩子一般內心和顏色一樣火熱自由,性格開朗大方,是有什麼說什麼的“急性子”,並且調皮也是獨一份。
因此父母不用擔心娃在外面受欺負,他們較好的表達和邏輯能力能夠成為優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孩子在小一點的時候可能無法約束自己,顯得有些急躁和強勢霸道,耐心欠佳,容易發生矛盾。
幸孕姐建議:喜歡紅色的娃需要家長髮揚其樂觀活潑的性格,但著重其耐心的培養,可以透過玩具分享來強化其物權意識,擺脫過強的獨佔欲。
2、喜歡粉色——細膩溫柔
這型別的孩子通常都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比較懂事文靜,遇事比較柔和,女孩都是“小公主”,男孩子也是細膩溫柔的暖男。
這裡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喜歡粉色並不是女孩的專利,在英國的社會調查中:超過85%的男孩稱不敢說出自己喜歡粉色,因會被嘲笑和女化。
顏色只不過是一種喜好,不是性別的標準,喜歡粉色的小朋友內心更需要關愛。
幸孕姐建議: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透過故事繪本和自己處理事情,塑造其堅韌的內心。
3、喜歡藍色——沉穩冷靜
藍色是天空海洋的顏色,鍾愛藍色的孩子內心和大海一樣平靜沉穩,喜歡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相對比較內斂,不會很輕易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但遇事可能比較容易鑽進死衚衕。
幸孕姐建議:家長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孩子緊繃的時候幫助他們放鬆,孩子偏執的時候勸導及時止損,做孩子身後最有力的依靠。
4、喜歡橙色——聰明善社交
橙色是獨立於紅黃藍三原色的顏色,需要大腦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處理,如果寶寶在4月齡的時候就能辨認,其大腦發育肯定就贏在了起跑線上,這種暖色還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思維。
而且日本的研究中發現,喜歡橙色的孩子往往給人親和近人之感,社交能力比較強。
幸孕姐建議:家長可以幫助開發其大腦智力,培養創造力。
在兒童心理學和色彩心理學中,黑色代表著恐懼和焦慮,偏愛這種顏色的孩子內心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傷痛,並且非常不願意與人交流來尋求幫助,心理可能正在承受“抑鬱”的折磨。
例如在紀錄片《派出所的故事》中,有位小女孩就因為母親抑鬱自盡之後,一直在樓道里用黑色畫各種光怪陸離的畫,而這其實也正是她飽受折磨的內心。
幸孕姐建議:這型別的孩子需要的是長時間的陪伴與開導,直到可以述說自己的恐懼,同他人建立情感聯絡,不可以讓孩子在抑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每個孩子都是易碎的珍寶,需要家長們悉心的呵護,從顏色窺見內心一隅,更多的是瞭解孩子,陪伴孩子,及時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