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簡單地說就是“血塊”。
可一旦形成,將嚴重危害生命,被稱為“隱蔽殺手”。
心梗、腦梗、肺栓塞等,都與血栓,脫不了干係。
更可怕的是,臨床上90%以上的血栓,發生的都毫無徵兆。
不過,“有諸內必行於諸外”,血栓形成後,身體也“有跡可循”。
生活中,需要格外的細心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血栓形成後,腿腳容易出現4個異常,若一個沒有,血管還算通暢
人體的腿腳,作為肢體的末端,當血管堵塞時,便容易出現異常。
所以,生活中,要留心觀察,一旦腿腳出現下面幾個異常,小心血栓形成了。
1、腿腳粗細不一
一旦出現一隻腿粗,一隻腿細的時候,很有可能是身體一側出現了深靜脈血栓,導致血流不暢,不能及時回到心臟,壓力就會導致體液擴散到腿部組織。
以此,導致了腿腳明顯變粗,此時,患肢區域性,還可能產生持續性疼痛,或者伴有皮色泛紅,皮溫較高等。
2、腿腳發涼
生活中,不少人都會出現腿腳發涼的情況,除了氣虛、穿衣少等,腿腳總是發涼,就要小心是下肢動脈硬化的重要體現。
由於動脈硬化和血管閉塞,致使下肢血液迴圈不順暢,使腿部缺血和缺氧,區域性的體溫也會降低並變冷。
3、腿腳不時疼痛
下肢動脈硬化最明顯的症狀是腿腳疼痛,在起初時,腿腳走路後疼痛,在休息之後,它會自行好轉。
然而隨著病情的惡化,疼痛的步行距離將變得越來越小,患者即使不動也會感到疼,即處於“靜息痛”的階段。
就是在休息時肢端疼痛,這在躺下和晚上休息時更容易發生。
4、腿腳發麻腫脹
血栓引起的四肢麻木具有不對稱性,一般是一側的肢體麻木,並且還會伴隨著輕微的疼痛感。
若是還伴有腫脹感,在行動的時候痛感加劇,或者站立時有區域性沉重感,就要考慮是下肢靜脈血栓的可能。
下面5個行為,是血栓的“加速器”,再難也要改
行為1:久坐不行
導致血栓的最大幫兇,其實是——久坐。
資料顯示,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
而靜坐90分鐘以上,便會使膝關節血液迴圈降低50%。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久坐。
行為2:熬夜晚睡
長期熬夜,使人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壓比正常人高,還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容易誘發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尤其是,熬夜時,長時間靜坐辦公,更會加大血栓風險。
行為3:長期吸菸
吸菸傷血管,十年南修復。
吸菸,會損害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硬化,還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促使血液形成凝塊,導致血栓的發生。
行為4:大量喝酒
喝酒,對促成血栓是有很大影響的。
飲酒過多,血液中的血紅細胞,可受到損害,從而會影響紅細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
此外,喝酒,還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也是誘發血栓的因素之一。
行為5:暴飲暴食
血栓的形成,與血液“垃圾”過多有關,而血液“垃圾”過多,與吃離不開關係。
過多的貪戀美食,暴飲暴食,易導致血液粘稠,加速形成的血栓。
飲食上,要葷素搭配,清淡飲食,種類較多,七八分飽,且過吃得太撐。
疏通血管,減少堵塞,堅持這樣做:
1、蔬菜,每天吃5種以上
新鮮的蔬果,對於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最少吃夠5種以上蔬菜,有助強健血管。
新鮮的蔬菜中,含有機體不能合成的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
這些營養物質,有利於抗氧化、排出垃圾,保持血管彈性,減少血管堵塞。
2、食用油,多種搭配吃
血管堵塞,與血管異常,密切相關。
而想要調節血脂,食用油的選擇是關鍵。
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血脂平衡,清血清脂。
食用油,除了要控制總量以外,更要注意多種植物油搭配吃。
植物油搭配吃,吃齊人體所需的三種脂肪酸,才能更好的調節血脂。
將油酸類的橄欖油、亞油酸類的大豆油、亞麻酸類的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每人每天約25克~30克。
3、歡笑,心情好一點
情緒,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研究證明,情緒緊張,是促進高血脂產生的原因之一。
人體情緒緊張,會刺激到脾臟或肝臟,造成人體新陳代謝的阻礙,進而促使血脂增高,不利於血管健康。
所以,生活中,要放輕鬆,減少緊張的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經常笑一笑,可助力身體健康。
4、多運動,促迴圈
經常活動腳踝,可增強下肢的血液迴圈,減少血栓的形成。
蹠屈,勾起腳尖,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背伸,繃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時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環繞,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360度環繞,儘量保持動作幅度最大。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