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小孩子好像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能和任何物體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如玩具熊,花草樹木等),甚至還會在腦子裡假想出新的小夥伴。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現象,這說明孩子發展了“泛靈期”。

孩子有“浮在空中”的玩伴,父母很驚恐,真相是這樣

最近天天家進行了裝修,重新添置了不少東西,可是天天的一個反常舉動卻讓爸媽都感到有些害怕。裝修後不久,天天的爸媽便發現孩子總是在自己屋裡一個人自言自語,不同於往常的碎碎念,或者讀書聲,而是抬起頭仰著脖子,好像是在跟人進行對話。

於是夫妻二人便對天天進行了詢問,誰知孩子說自己的房間裡有一個小男孩兒,每天都在窗邊陪著自己。聽到這樣的回答可把二人嚇得不輕,一下子各種恐怖的猜想都浮現在了眼前。

“那那個小男孩長什麼樣子?”,爸爸繼續問道。

“他全身都是白白的,沒有腳,就飄在空中,還經常對我笑。”

看著孩子一臉純真的描述,又讓爸媽起了一身冷汗。

“那你現在能帶我們去看看你的小夥伴嗎?”,媽媽決定今天要知道事情真相。

天天將爸媽領到了窗邊,小手朝上一指說“喏,就是他!”。順著手指望去,原來是一個新掛上在窗邊的“晴天娃娃”,夫妻二人這才長舒一口氣。

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會和自己的玩偶說話,把他們想象成自己最忠實的夥伴,陪自己做遊戲,都幻想著像“玩具總動員”裡面的那一樣,是能聽懂自己說話的。想想當時的自己,多麼純真有趣,各位家長小時候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幻想。

“假想夥伴”是孩子“泛靈期”的典型表現

根據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0-2歲的孩子處於感覺運動階段,對外界的認識和感知,主要透過視聽觸等感覺來完成,他們還處於對這個世界的初步探索階段。而當孩子成長到了2-7歲時,便進入了前運算階段,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且這樣的能力在這個階段會迅速發展。所以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容易出現 “泛靈”的現象,即認為無生命的物體也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的。

出現“泛靈期”的年齡及表現特徵

1)4到8歲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泛靈”現象

雖然孩子長到2歲到7歲就進入了前運算階段,但是由於受到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心理成熟狀態的影響,“泛靈”的現象一般發生在4到8歲的孩子身上,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認為周圍物體也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有感受的,就會不自覺的進行對話交談,出現這樣的“泛靈”行為尤其表現在孩子認識物件和解釋因果的活動中。

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像獲得了“超自然能力”,會和布娃娃、玩偶、枕頭等物體談心。因此家長看見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大可不必覺得孩子“神神叨叨”“有毛病”“精神出問題”,而是應該意識到孩子的心理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泛靈”的範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小

一般來說,4-6歲的孩子,也就是剛進入“泛靈期”的孩子會把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認為是有生命、有意識的物體,因為這時候的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思維和分辨力。

而當孩子長到6-8歲時,隨著對世界認識的不斷加深,孩子的“泛靈”範圍會縮小到僅包括能活動的物體,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活動就是生命的表現。

而當孩子8歲以後,才開始將“能活動的物體”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即認為能自己主動活動物體才是有生命的。在這之後,孩子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將範圍縮小到和成年人比較相近的動物和植物的領域。

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皮亞傑認為,孩子的這一變化階段其實也是孩子主觀世界和物質宇宙逐漸分化的一個過程,是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加深,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髮展的過程。

所以家長大可不必著急,而可以讓孩子享受 “泛靈期”的奇幻,同時充分利用它還能對孩子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處於“泛靈期”的孩子

1)擬人化的對話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對於成年人來說,“泛靈期”孩子的種種表現可能都稍顯幼稚或失常,但是為了孩子柔軟內心的發展,家長們也不妨放下威嚴,多和孩子進行擬人化的對話吧,保持孩子心中那純真的童話世界。

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很重,家長正好可以用擬人化的對話方式來引導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比如“太陽公公要休息了,所以天黑了”“月亮婆婆在哄孩子睡覺,隨意晚上都要休息”...這樣的對話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常識認知,同時也更增添了幾分學習的趣味性。

如果一味的勸阻制止,表達自己的不屑,甚至是嘲諷管教,那麼無疑是打斷了孩子“泛靈期”的正常發展歷程,還容易讓孩子感受到侮辱,從而留下心理創傷。

2)“泛靈期”是培養共情能力的大好時期

一般來說,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以自己為中心,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而當孩子進入到“泛靈期”後,對生命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明白需要一起分享或是感受某件事情。

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會在自己睡覺的時候也給自己的玩偶蓋上小被子,因為他會認為這個玩偶也會和自己一樣需要睡覺,也會感覺到冷。這個時候,只需要家長給予適當的引導,孩子剛剛萌芽的共情能力便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3)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守護

“泛靈期”的孩子還處於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混沌地帶,所以他們常常分不清夢境和現實、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區別,甚至會無線放大自己的想象。

有的孩子晚上總是拒絕一個人睡覺,是因為“泛靈”超出了認知範圍,孩子總覺得晚上會有東西傷害自己,比如動畫片裡的怪物會在晚上偷跑出來。所以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不能故意講恐怖故事嚇唬孩子,還要儘量避免孩子觀看到含有恐怖情節的影視產品和圖書,儘量滿足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要。

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人的品性在童年開始形成。我們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童年時的所學與所為。——夏巴尼

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孩子“泛靈”的行為,其實也是對孩子單純內心的一個表現。“泛靈”意識的形成不同於身體上的變化那樣明顯,卻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比如愛心和共情能力的發展,交際能力言語的表達等。發現孩子有了“泛靈”的表現時,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引導,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過渡階段。

在孩子“泛靈期”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也能夠以後成長帶來一大筆財富。

【互動話題】大家有發現自己的孩子過這樣的表現嗎?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有其他的特點嗎?大家又是怎麼看待這些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分享育兒經驗,共同進步。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獨自時會自言自語?出現“假想伴”別擔憂,是“泛靈期”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