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白天需要上班,晚上如果帶著孩子睡,會影響父母的睡眠,所以在這些家庭中,孩子一般由老人帶著睡。這種做法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我看過不止一篇育兒方面的文章,說寶寶小時候和誰睡,會影響其一生的性格,還有的文章說,孩子和不應該和老人睡,因為老人身上有“老人氣”,而且呼吸需要的氧氣多,會搶佔孩子的氧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對於這些文章中講述的孩子不能和老人睡的理由,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1、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教育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絕對不是小時候晚上由誰帶著睡,就能決定的。
比如說我家寶寶,一直是我帶著睡的,但目前來看,她的性格和我相差太多了,她現在的性格,比如說做事情比較急,更多的是先天自帶的,與我並沒有什麼關係。
要說孩子跟誰睡的影響,可能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會跟晚上陪睡的那個人關係更親密一些(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2、老人會搶佔孩子氧氣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有些文章中,提到孩子不能和老人睡的理由是老人新陳代謝慢,需要的氧氣多,會“搶”了孩子的氧氣。
對於這種說法,我的看法是“呵呵”,我想問一句,難道睡覺的房間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不通風的嗎?還是說老人和孩子晚上睡覺都是蒙著頭在被子裡睡的?
顯然都不是的,既然是在有氧氣流通的地方,那就談不上老人“搶”孩子的氧氣,否則按照這種說法,孩子乾脆就不要和老人待在一塊了嘛,因為只要在同一個房間,老人和孩子就都需要呼吸,老人就會“搶”孩子的氧氣啊!
所以,我認為孩子和老人睡,會被老人“搶”氧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但是,不管是跟老人睡還是和父母睡,都不建議睡覺時和孩子臉對臉,因為這樣確實會使孩子直接吸入大人撥出的二氧化碳。
3、比起陪孩子睡覺,父母更應該關注親子陪伴的質量
當然,我不是說孩子跟老人睡是絕對正確的或者絕對錯誤的,到底讓孩子晚上跟誰睡,還得看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我認為,比起關注孩子晚上到底該和誰睡,父母更應該關注親子陪伴的質量。
我知道,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和老人睡,是擔心孩子將來和老人的關係過於親密,從而影響到親子關係的親密度,這種擔心確實不無道理。所以,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精力,讓孩子跟自己睡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得不選擇讓孩子和老人睡,其實同樣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是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更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有效的、高質量的陪伴。
有效的、高質量的陪伴不等於簡單的陪著,父母和孩子全程無交流,也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哄孩子,而是將陪伴的時間完全交給孩子,不做其他任何事情、全情地投入;在和孩子的互動中,父母的回應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敷衍了事。
說到高質量的陪伴,在臺灣的家庭教育中,有一個比較流行的“123法則”,它指的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與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種,3件事包括,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據統計,每天按照“123法則”進行一次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比漫無目的地膩在一起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我認為,孩子小時候和誰睡,並不會決定孩子的性格,但是如果父母不注重親子陪伴,倒是真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