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開始添肉類?比你想的要早,新增過晚娃很吃虧

前幾天一位媽媽跟我說,寶寶8個月去體檢的時候,抽血化驗發現孩子有點貧血,醫生問孩子有沒有開始吃肉類食物。

媽媽表示:因為一直擔心給孩子吃肉孩子消化不了,加上孩子牙齒出的並不多,所以平時主要給孩子喝點肉湯,肉類還真沒有吃過。

醫生囑咐趕緊給孩子輔食中添上肉類,否則對孩子健康影響挺大,娃會很吃虧。給孩子新增肉類需要這麼早嗎,孩子不會消化不了嗎?

給寶寶添輔食,米粉、粥、蔬菜、水果、蛋黃,許多家長都添的很及時,但是肉類食物卻添的很晚。

其實,肉類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很需要的,新增的時間也比媽媽們以為的要早。

嬰兒在4-6月齡之後,隨著生長髮育的逐漸成熟,純乳類的餵養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寶寶每天的乳量達800-1000毫升或者每次哺乳超過200毫升),所以需要向固體食物轉換,以保障嬰兒的健康。

這個過程是培養嬰兒對其他食物的興趣,讓他逐漸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並培養他自主進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最終順利由乳類為主的食物過渡到進食固體為主的食物的過程。

寶寶在胎兒階段,會從母體獲得鐵作為宮內儲備,正常足月的嬰兒出生時從母親獲得的儲備鐵可足夠維持生後4個月的生長髮育需要,5-6個月之後逐漸告竭。

嬰幼兒階段生長髮育速度快,血容量增加快,鐵的需要量比較大,足月寶寶第一年約需要補充外源性鐵200mg。

乳品食物中的含鐵量較低,母乳中含鐵為0.05mg/100g,吸收率為50%,牛乳中含鐵量跟母乳相似,吸收率僅為10%,所以如果純母乳或者牛乳餵養,如果不及時新增輔食就可以引起缺鐵。

動物性食物中鐵的含量高,吸收率也高,其中瘦肉類以及肝臟類的吸收率最高,可達22%,而植物中的鐵吸收率低,穀類中含鐵量少,長期用穀物等低鐵食品餵養,不及時新增含鐵豐富的輔食,嬰兒就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如果肉類過晚新增,寶寶鐵攝入少,就容易發生貧血,而貧血對寶寶的傷害不小。

寶寶出現貧血情況,含鐵的髓過氧化物酶減少,粒細胞的殺菌能力降低,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寶寶貧血後也更容易疲勞,不愛活動,進一步降低寶寶的抵抗力。

寶寶出現貧血後會出現食慾減退的情況,少數寶寶還可能出現異食癖,比如愛吃泥土、煤渣、牆皮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萎縮性胃炎,導致寶寶體重增加緩慢或者體重不增

研究表明,在寶寶貧血尚不嚴重時,寶寶就可能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的情況。智力測驗發現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

生命早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鐵是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突觸形成和髓鞘化所必須,如果寶寶體內的鐵不夠,會導致孩子的感覺運動、認知語言及社會情緒發育受到影響。

早期缺鐵(胎兒晚期直至出生後2歲內的缺鐵)所致的大腦認知和發育缺陷,可以持續整個兒童期甚至青少年。

寶寶4-6個月新增輔食時,可以首選強化鐵米粉,以補充寶寶對鐵的需求。在寶寶適應米粉沒有消化不良、腹瀉等情況後,就可以及時新增其他輔食,比如根塊莖蔬菜、水果。每樣新的食物每天嘗試2次,觀察3天后再加新的食物,以刺激味覺發育。

如果寶寶這些食物適應好,就可以及時給寶寶新增肉類食物,比如瘦肉、肝臟、動物血、魚類、蛋類、禽肉等食物,多數寶寶7個月就可以開始新增這些食物。

魚肉雖然含鐵不多,但是吸收率高,同時還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和礦物質、鐵、鋅等,而且肉質細嫩,可以較早選用。

首次新增可以從少量開始嘗試,將肉類、肝臟類食物煮熟搗爛成泥狀,新增到米粉、粥或者麵食中讓寶寶進食,寶寶沒有不良反應後逐漸加量。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可以逐漸增加食物的粗糙程度,比如做成末狀或者碎狀,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根據營養學會的膳食平衡寶塔,7-12月齡的寶寶推薦的食物量

每日攝入的雞蛋建議15-50克;

每日攝入的肉禽魚類約25-75克。

13-24月的寶寶:

每日攝入的雞蛋推薦量是25-50g;

每日攝入的肉禽魚推薦量為50-75g;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每天選擇不同種類的肉類食物給寶寶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98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開始添肉類?比你想的要早,新增過晚娃很吃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