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吃飯問題上,不少家長最經常犯的錯誤有以下五個方面:
錯誤一:習慣於給孩子餵飯
有時孩子明明已到了可以自己獨立吃飯的年齡段,可有不少家長的思維還停留在孩子嬰幼兒時期,還是習慣於給孩子餵飯。
給孩子餵飯會助長他們的依賴性,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不良後果:
一是孩子失去了探索食物的權利,久而久之,吃飯變成了是父母做主的事情,孩子對餓與不餓變得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沒有興趣;
二是孩子會下意識裡形成了對大人的極度依賴感;
三是由於過於依賴父母而導致孩子在生活和學習技能的掌握上變得遲鈍和緩慢。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在孩子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吃飯的時候,堅決不隨意給孩子餵飯。
錯誤二: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有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心不在焉,經常離開餐桌滿屋子亂跑,家長則跟在孩子身後邊追邊喂,這種習慣很不好。家長不能放任孩子邊吃邊玩,要為孩子準備一張自己專用的就餐椅,在每次上桌吃飯的時候就要把孩子固定在餐椅上,使他養成一種固定在自己座位上吃飯的習慣。
錯誤三:放任孩子無節制地吃零食
不少父母因為無暇顧及孩子,往往喜歡用零食和飲料等敞開供應孩子,這無疑助長了孩子愛吃零食卻不愛吃正餐的惡習。
錯誤四:沒有為孩子建立固定的用餐時間
孩子的作息時間不能亂。孩子年齡越小,其作息規律越不能被人為打亂。如果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固定的作息規律和飲食時間,作息時間紊亂,將會使孩子沒有定點定時吃飯的概念。
錯誤五:強迫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食物
孩子吃什麼飯菜原則上應該由孩子做主,至少在準備飯菜之前先和孩子溝通好,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孩子在飯菜做好之後找藉口不吃的情況發生,還能讓孩子對美食產生一種期待。此外,家長儘量不要打著保證營養的旗號逼迫孩子去吃他並不喜歡的食物,因為這樣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02 家長做對這5件事,輕鬆教會孩子獨立吃飯技能
如果你家有一位需要你來餵飯的孩子,可從以下5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1.固定開飯時間。吃飯要有儀式感。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坐在餐桌前用餐,培養孩子按時用餐的概念。
2.固定用餐地點,使用專用餐椅。這樣做能夠約束好孩子,減少孩子滿屋子到處亂跑的現象。
3.營造有趣的就餐環境。家長可以從營造有趣的就餐環境入手,比如為孩子準備有趣可愛的餐具等,這樣能夠提高孩子對就餐的興趣。
4.提前準備好用餐話題。在傳統文化中比較強調“食不言”,不過,我們不需太拘泥於這種規定,可以適當活躍一下用餐氛圍。
比如,在就餐過程中,家長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兩個用餐話題,當然這個話題也可交由孩子去準備。一個好的話題可以起到活躍就餐氛圍的作用。如果每次用餐都這麼輕鬆有趣,全家在餐桌上能自由分享討論有趣的事,孩子很自然就會喜歡上吃飯。
5.不要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家長儘量不要強迫孩子去吃某種他不愛吃的食物,避免孩子產生不吃飯的逆反心理。
03 培養獨立吃飯的3個關鍵期
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有三個關鍵期不能錯過,這三個關鍵期分別是:
一、10個月左右——學吃飯萌芽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對餐具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比如喜歡擺弄餐具等,此時正是訓練孩子學會進餐的好時機。
1.準備好兩把小湯匙,一把給孩子握在手中用來模擬比劃吃飯的動作,另一把由家長用來給孩子餵飯。
2.為孩子準備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食物,先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拿著自己吃,這個動作可以經常在吃飯的時候進行反覆練習。
二、12~18個月——學吃飯黃金期
1.把孩子的小手洗乾淨,讓他用手抓著食物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習慣。
2.將食物切成適合孩子手抓的形狀,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試著用勺子進餐。
3.給孩子準備一些不易摔壞的專屬小碟子、小碗和小杯子,給孩子圍上專用圍兜,並在孩子餐椅周圍的地板上鋪設易於清潔的地墊,便於收拾。
4.家長在餐後可以詢問孩子,問問他喜歡吃的是什麼,不喜歡吃的是什麼,還想吃什麼等等。
三、2~3歲——學吃飯鞏固期
1.家長可帶孩子一起去市場或大超市買菜,讓他認真觀察食物本來的樣子,從而對食物產生興趣和好感。
2.在吃飯時固定好就餐座位,並做到準時就餐。
3.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對某種食物的喜歡,以免造成孩子對某種食物的偏愛。不過有時為了某種目的,比如孩子不愛吃某種蔬菜,為了起到正向引導,父母也可有意地在孩子面前表達對這種蔬菜的喜歡,以此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喜好。
4.進餐時間不宜過長,保持輕鬆愉悅的就餐氣氛。
5.吃完飯才可以下桌。
6.根據孩子的飢餓感來確定合理的飯量,而不是生怕會餓著孩子而強迫他多吃,這樣會反而使孩子對食物產生牴觸心理。
結語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6年中,也就是學齡前階段,需要家長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技能,否則,一個不會自己獨立吃飯的孩子在入園或上學之後,很容易會因為吃飯方面的問題而產生負面情緒,加劇了分離焦慮,甚至導致不願上學等不良後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