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中旬開始,我國正式邁入了三伏天!所謂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階段。在民間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指的就是三伏天過於炎熱、出汗量多。
很多人一進入三伏天,就邁入了空調、wifi、西瓜的解暑生活,殊不知某些疾病可能就會在三伏天潛伏下來,隨時準備爆發!
以下六種疾病容易在三伏天找上門,提高警惕很有必要:
1、中暑:在天氣炎熱、外出工作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中暑出現。患者會有大汗淋漓、頭暈目眩、神志恍惚等多個症狀。
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中暑就是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體內熱量堆積過多,從而引發的中樞神經、心腦血管功能障礙;
2、熱射病:熱射病其實就是中暑的重症表現,也是中暑中最為嚴重的一種,不僅死亡率相對較高,即便是經過治療後存活,有30%的患者也可留下神經系統或其他後遺症。
所以在中暑症狀嚴重的情況下,比如出現噁心嘔吐、肌肉痙攣、昏厥等表現時,都應第一時間就醫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
3、腸胃疾病:夏季恰恰就是腸胃疾病的高發期,特別是急性細菌性腸胃炎更易高發。由於夏季氣溫較炎熱,食物本身就不容易儲存,可能會發生變質、產生細菌。
同時,隔夜飯菜在沒有熟透、海鮮未完全加工熟透的情況下,都可能會誘發急性腸胃炎出現;
4、空調病:空調病不是身體器質性病變,而是患者長期呆在空調房中出現的一系列症狀,特別是將室內空調溫度調節過低、長時間不通風換氣,更容易誘發空調病。
在病發後,患者會有頭暈乏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上呼吸道感染等,臨床也將其稱為空調綜合徵;
5、心腦血管病:每年最熱的三伏天,也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高峰期。
因為血管對氣溫變化的感知能力較為敏感,且夏季出汗量較大,血液黏稠度升高、心煩氣躁、空調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
就可造成急性心梗、腦卒中等疾病發作。特別是本身存在三高疾病的中老年人,更需要提高警惕;
6、呼吸道感染: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秋冬季才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但實際上夏季同樣也是呼吸道疾病出現的季節,特別是風熱感冒更容易發作,患者可有流鼻涕、咳嗽、發熱、咽喉疼痛等多個症狀表現。
需注意的是,感冒型別、症狀輕重不同,用藥上也存在差異,所以應在就診後,按照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
三伏天大家要做的就是防熱解暑,但在這一基礎上也應避免過度貪涼,不可大量進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出現腸胃不適。另外,對有三高疾病的人群而言,室內空調溫度也應調整在舒適狀態,避免溫差過度造成心腦血管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