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發脾氣,媽媽要照單全收嗎?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是根本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健康

今天帶婷婷提前過生日,我們中午去附近的華萊士解決的午餐。雖然我不太喜歡吃這類食物,但是孩子喜歡,我就提前跟她約好,每個月帶她吃一次。

我們點了兩個套上,找了一個靠窗的兩人位。可是沒多久,旁邊的餐桌來了一家四口,兩大兩小,一個小點的孩子,又是哭、又是叫的,姐姐也是大聲喧譁。

婷婷皺了一下眉,輕聲跟我說:“媽媽,他們好吵啊!”

這樣的情形,其實特別常見,擁擠的商店中、喧鬧的餐廳……有時候,孩子會突然失去控制,大吵大鬧,這可能會令父母非常沮喪,卻又無可奈何。

所以,父母除了尷尬、沮喪、甚至抓狂之外,還應該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教他們除了衝動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反應。

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這些,對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

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有哪些好處?

透過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們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且能夠用積極的方式來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例如,孩子想要吃冰淇淋,可是你說晚飯後才能吃冰淇淋,孩子可能會哭鬧、請求,甚至尖叫,希望你屈服。但是,如果孩子學會了自我控制,她就能明白,發脾氣意味著可能吃不到冰淇淋,而耐心等待才是更明智的做法。

以下是一些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建議:

2歲之前

嬰幼兒對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和他們能夠做的事情之間的巨大差距感到沮喪。他們經常發脾氣。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嘗試透過玩具或其他活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防止他們突然爆發。

對於已經2歲的孩子,如果他們因為某些原因發脾氣,我們可以嘗試安靜地坐在一旁,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告訴他們,發脾氣是沒有辦法達到他想要的效果的,最好下一次不要這樣了。

3至5歲

您可以繼續採用2歲寶寶的策略,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再跟他們溝通。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感。

同時,我們還可以用語言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我喜歡你安靜的樣子”或“保持冷靜”告訴孩子在沮喪或困難的情況下,發洩是沒有用的。

6至9歲

這時候,孩子們已經上學了,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並且在某些情況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這時候,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冷靜角,當孩子情緒即將失控時,可以有一個地方,讓他慢慢冷靜下來的地方。

在《正面管教》課程裡,冷靜角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不僅僅是孩子,我們大人也需要。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意念中建立一個必須遵守的暫停標誌,鼓勵孩子在不良情緒爆發之前,先離開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孩子離開並冷靜下來時,我們要記得鼓勵他。有了家長的認同和鼓勵,將來他們會更可能使用這些技能。

當孩子失控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不可避免的,我們會遇到孩子失控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在管教孩子時,我們應該儘可能的控制大喊大叫的衝動。

相反,要態度堅決和實事求是。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鎮靜,並告訴孩子:喊叫、發脾氣和砸門是不可接受的行為,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並且,我們要說出這些後果是什麼。

例如,孩子想要買糖,可是你卻不想孩子吃太多的糖。我們直接拒絕孩子,孩子可能會馬上大哭大鬧,這時候,我們也不能屈服,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放棄原則;而是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吃太多的糖,並且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用的。

2、樹立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榜樣。

我們在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困難,在孩子面前遇到麻煩的情況,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現在感到很沮喪,然後邀請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該問題的潛在方法。

例如,一家人出去玩,回來卻找不到鑰匙了,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讓他們感到煩惱,而是坦誠地告訴孩子鑰匙丟失了,然後邀請孩子一起尋找。如果沒有找到,再一起想其他的解決辦法。透過這樣的方法,向孩子們表明:良好的情緒控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應對困境的方法。

總結: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孩子6歲以前的情緒體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果孩子過多地表現出急躁、易怒、具破壞性,或孤獨、焦慮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他們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身為父母,我們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不但有利於他的身心健康發展,還能幫助孩子提高人際關係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手寫我心,透過身邊的小故事,分享正向育兒理念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