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更敏感。在這個階段之後,孩子們和我們的關係可能會更糟,和我們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如果我們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更好的關係,這個階段以後孩子會越來越快樂。
”
01.
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彷彿一下換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傢伙?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02.
所謂的''叛逆期''似乎成了老師和家長的噩夢,這個時期孩子的一些語言或行為會讓我們驚詫於他為何突然判若兩人.
不聽話,不服管,跟老師或家長較勁……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時會讓長輩不知所措。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過渡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自我力量的破繭而生。
孩子在此階段獨立意識逐漸成形,希望建立自我認同,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表現出自己的獨立和與眾不同。
03.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很容易就能消停下來。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
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慾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
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家長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
所以,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該如何相處呢?
04.
尊重孩子,有話好好說
很多家長都知道到了青春期了之後,很多孩子都已經長大了。
這個時候他不像小的時候,那樣什麼時候都聽我們的,什麼時候都以我們為中心。
他這個時候已經不認為爸爸媽媽很牛了,反而在自己的心裡自認為自己已經有了自己的偶像,可能認為自己也很牛。
他自己什麼都會已經有了第1種自己的自我優越感,在這個時候他不會發現我們自己也很平凡,爸爸媽媽也會有缺點有不足。
如果這個時候你還在上,這樣的孩子這樣那樣他會非常不服氣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尊重孩子,有話好好說,建立一個平等協商的環境。
05.
關心孩子,大膽秀愛
孩子在青春期會很容易產生那種啟蒙的情緒,啟蒙的狀態。
回到家裡在孩子面前,先卸掉你的工作上的身份,換一副面具,換掉那張撲克臉,關心孩子在身邊的事情。
和他聊聊他學校的八卦,因為這個時候八卦其實是他生活都非常願意和你溝通的一個事情。
和她一起分擔她的憂愁,看看他的學校裡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和孩子一起互動,好好享受天倫之樂。
其實在這個時候的話,我們要關心孩子,大膽的秀出我們的恩愛,我們是愛孩子,要讓他們知道要什麼時刻感受到我們的愛。
06.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
而是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幹。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
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
所以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07.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
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裡,你只是一個領導。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總之,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衝突和權利鬥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會束手無措,為了孩子,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
家庭教育的關鍵在家長,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