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小時候會有尿床的現象,稍不注意,他們便會在床單上“畫地圖”。而“尿不溼”的發明,成了爸爸媽媽們的救星,即使孩子晚上睡覺,父母也會給寶寶穿上。對於這樣的做法,老一輩卻有不同的意見。
寶媽晗晗生了個兒子,婆婆比她還高興,對寶寶和她照顧有加。不過晗晗和婆婆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起了分歧。孩子還小,又經常尿床,為了讓寶寶睡得舒適、自己不那麼累,晗晗會在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給他穿上“尿不溼”。
而婆婆看到後卻不同意了:“從早到晚都穿,把孩子悶壞了咋辦?”晗晗回答道:“不穿的話,他晚上會尿床啊,天天洗床單很麻煩的。”婆婆懟道:“尿啥床啊,就是你這當媽的懶,半夜起來給孩子把尿不就成了?”見拗不過老人家,晗晗只好答應了。
頭兩天晗晗還能半夜起來給孩子把尿,久了真有點遭不住,孩子在睡夢中被吵醒也哭得厲害,要哄好久才睡。晗晗實在承受不住,就找已經是兩個孩子媽的閨蜜吐槽。閨蜜聽後笑道:“哎!你們都做錯了,晚上不用起來給孩子把尿,讓他一覺睡到天亮最好!”晗晗疑惑,閨蜜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原來,新生兒是在睡眠中成長髮育的,睡眠的質量關乎著孩子的發育情況。如果經常在孩子熟睡時吵醒他們,他們的睡眠質量也由此下降,長此以往還會影響發育,很多家長都像晗晗、婆婆一樣錯不自知。
在上個世紀,“尿不溼”還沒有如今這麼普及,很多人家根本沒處買或者買不起,給孩子用的基本都是自己縫製的尿布,髒了就洗乾淨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不是很方便,一片自制的尿布難以幫助孩子安穩度過一個晚上,所以家長們常常需要半夜起來給孩子把尿。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老一輩人的觀念和習慣卻沒有與時俱進。
1.睡前不能讓寶寶過於興奮
家長多有逗孩子的喜好,不過在孩子快要睡覺的時候,就不要去逗他們了,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在睡前逗孩子,會導致孩子的肢體和大腦都很興奮,最後很難入睡。
2.睡前有個儀式感
在寶寶睡覺前,爸爸媽媽們可以嘗試給寶寶講故事、唱歌、聽音樂等,讓寶寶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意識到:嗯,這件事完成了,可以乖乖睡覺了。
3.給寶寶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
房間的溫度和溼度,以及被褥的柔軟程度,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建議寶寶睡覺的房間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同時被褥不要過硬或者過硬。被褥太硬,會磕著寶寶,太軟,則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
————————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