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很多人並不覺得小兒腹瀉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這是他們對這種疾病不瞭解所致,但是小編下面就要來糾正他們對這個的看法,因為嬰兒腹瀉並不是像我們大人一樣,他們的體制較弱,所以就不能用平常的心態來對待,那麼就有很多人要問了,這種病的原因是什麼呢?
寶寶腹瀉的發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嬰幼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因的臨床綜合徵,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衛生部將其列為兒保四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按其病因可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兩類。前者多為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有關;後者多由飲食因素和氣候因素引起。下面針對這兩個因素進行詳細介紹。
1.非感染因素
(1)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或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等誘發消化功能紊亂致腹瀉。
(2)飲食因素:餵養不當;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豆漿等過敏而引起;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
2.感染因素
(1)細菌感染: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沙門菌等。
(2)寄生蟲: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
(3)真菌: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菌、毛黴菌,小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
(4)病毒感染: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以輪狀病毒最常見,其次有星狀和杯狀病毒、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腸道腺病毒等。
(5)腸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時,可由於發熱、感染原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區域性激惹作用而併發腹瀉。
(6)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長期、大量地使用廣譜抗生素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有學者稱之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居第二位的小兒常見多發病,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每年有一兩次發病高峰,一為6、7、8月,二為10、11、12月。
以上所說就是該病的發病原因,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那麼,我們除了瞭解病因還能做些什麼呢?家長朋友們要注意了,這種疾病如果平時預防的好的話,那麼小孩子患有該病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還有就是冬季天氣寒冷,家長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注意飲食,避免引起寶寶腹瀉。